做工厂的,首先考虑的就是销路。产品有了销路,赚点赔点都不怕,腾出手来就可以想办法压缩成本。
工厂主最怕的是没有销路,产品卖不出去,就不能回笼资金,货品积压造成的现金流短缺,很有可能将工厂搞垮。产品有销路的工厂,至不济像是经营不善的国企一样,慢慢的熬着等年限,不至于立刻破产完蛋。没有销路的工厂却是连熬时间的机会都没有,能挣扎一年时间都算运气。
因此,包销是对付工厂主最好的武器。从19世纪开始,这个原则就没有变化过。
台湾企业主们听到“包销”这个词,眼睛都亮起来了。
马上有人问:“是政府回购我们的产品吗?”
政府采购是最靠谱的包销方法了,对略有实力的企业主来说,再没有比这稳定的收入了。
苏城故意绷着脸,道:“大华回购,有区别吗?”
说话的台商一惊:“没有没有,大华也行。”
包销就是最好的了,他哪敢挑三拣四。
苏城暗暗好笑,阿联酋都在他的包销大棒下醉倒了。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天然气包销甚至带来了些微的利润。虽然不能和占用的资金相提并论,但也是一个不错的趋势。
与天然气这种稳定的能源消费相比,包销对工厂的诱惑就更大了。
王胜实在难以想象苏城作为石化上游厂商,包销下游厂商产品的情形。做大乙烯等重化工有一个好处。就在于销售压力小。只要有一系列的下游厂商,他们生产出来的乙烯原料根本是不愁卖的。
除非金融危机一类的问题,否则下游厂商不会轻易停工,不停工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需求原料,乙烯厂商就能因此获得稳定优质的现金流,进而获得银行的青睐,扩大生产。进一步的增加现金流。
所以,上游厂商包销下游厂商的商品,根本是本末倒置。
王胜理解不能的再问:“大华真的自己回购?”
“进驻海沧石化基地的厂商。我们给予两年的回购期,等你们生产正常了,回购合约结束。”苏城之所以定两年时间。就是看在苏联的两年动荡期,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将海沧石化基地生产的最终产品销售到苏联去,确实是没有丝毫压力的。
其他人猜不到他的路数,面面相觑,都不知该说什么。
苏城抬了一下头,道:“合同。”
后面的杨明立刻拿出了合同,往一群人中间一拍。
苏城笑笑道:“大华只包销头100家公司的产品,各位赶早了。”
“产品有什么要求吗?”
“轻工产品,最好是最终消费品。”苏城点了一下头。又道:“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你们如果能找到自己的下游厂商,然后生产出最终消费品的话,我们可以按照你们的生产量,进行再包销。”
王胜这下听明白了。边想边道:“你们有办法大量销售消费品?军队的合同?”
苏城摇头。
“民政部的合同?”
苏城仍然摇头,并道:“国外的合同,外销,记得吗?”
这时候,有人已经将合同看完了。
几个台商犹豫少顷,不待其他人阅读。就满脸堆笑的问:“苏董,我们想签约,怎么做?”
“登记吧,到时候,我们是要竞标的。”
“竞标?咱们不是先来后到吗?”做商人的都知道竞标麻烦。不光是花费大了,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多。
“先来后到,我们也报名。”后面的人也喊了起来。
苏城依旧摇头,道:“400家企业,我们包销123家,如果登记人数少于123家,那就不竞标。但是,如果登记的企业多余123家,那就必须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