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六叔(2 / 3)

农业狂魔 好多牛 2767 字 8个月前

余兄弟八个。

大哥余建党,老余余建军,三叔余建国。

四叔余解放,五叔余援朝,六叔余跃进……

学爷爷的话,咱家就是活生生的东方现代史。

可惜七叔、八叔死在了南越。

大伯、三叔留在了南疆。

四叔、五叔跑去了北大荒。

唯独老六跟自家老爹,退役后回到了余家村。

“只要你把我当亲叔,那就好说。”

余老六得到肯定,脸上笑出褶子,“你看,你俩堂弟初中毕业就在家待着,农忙种种地,农闲上工地,总这么下去,哪有什么前程。”

“当初我爹不让他俩去读中专吗,回来也好当个会计。”

“砖窑垮了,他俩去哪当会计?再说,他俩也不是那块料。”

六叔说完,端起酒盅,“走一个。”

接着道:“我是这么想的,让他俩跟你鼓捣豆芽。”

“豆芽有什么难的,咱家厨屋也有火炕,整点黄豆,泡发就是了。”

“跟叔见外了是吧?”

余老六眯起双眼,给俩人点支烟。

他在集市打听了许久,本以为豆苗真是送往京城的稀罕物。

但回来后,想着快要下大雪,总要瞧瞧屋顶。

谁曾想,爬上去一瞧。

好家伙,后院的房梁都被扒了支火炕,而透过东屋的天窗,火炕上更是铺满了绿油油的豆苗。

这稀罕玩意,显然是种出来的。

按道理讲,自家有火炕,也可以搞。

但身为庄稼人,余老六非常清楚,泡发豆芽需要手艺。

否则烂根、生虫、长得慢、发芽不均……

而冬天种豆苗,那就更难了。

所以赚钱的买卖,不是谁想干就能干。

于是余老六想到了跟余阳赶集的‘技术员’。

这不就是机会吗?

俗话说,亲侄子等于半个儿,无需拐弯抹角。

余老六直白道:“三元,实话说,叔想赚大钱。”

余阳明白,这前后院的,六叔肯定发现了火炕上的豆苗。

但豆苗是自家开挂的产物,种植过程见不得光。

不过,农田在农夫的照料下,才能加快农作物生长速度。

如果没有农夫,农作物长势就会恢复正常。

这是上午让二哥停手后,得出的结论。

碍于情面,假设给六叔整块农田,时不时让农夫过来‘检查’一下,名曰技术支持,全程控制豆苗生长速度,让它跟泡发豆芽差不多,也就是天的时间,六叔应该发现不了什么。

那么,一火炕的豆苗能卖三百块,一个月收割十次,能卖三千块,去掉成本、降价等因素,每月保底两千五。

在这平均收入六七百的年代,绝对算高收入群体。

到时候,咱给六叔要一千块的技术费,不过分吧?

或者说,丢给六叔一块田,平时用不到农夫,咱每个月还能从六叔这拿到一千块。

余阳呡口烟,悠悠道:“六叔,你也见过跟我赶集的汉子。”

“嗯。”

“那是技术员,我花大价钱请来的。”

“我懂,手艺人都值钱。”

“我给人家每个月开一千块。”

“这么高?”

“不瞒您说,我今天卖的豆苗,仅用三天就种出来,足足卖了三百块。”

“嘶…这么说,去掉技术费,咱一个月能赚两千?”

“没那么多,这里面还要去掉成本,大概到手一千五。”

“干了!”

余老六举杯示意,一饮而尽。

旋即示意余阳靠近点,低声道:“三元,咱得藏个心眼,最好把技术学到手,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