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税收。”
“同样,今天这节课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税收的本质。”
“第二部分,讲税收对国家的意义。”
姜星火的手中,银币旋转不休,他轻声问道。
“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理解‘税收’这两个字的含义的?”
——————
隔壁密室。
昨晚蹇义的疑问,在今天就得到了解答。
当蹇义和茹瑺追随着朱棣、道衍进入密室,听到墙壁上传来的声音时,同时感到了某种“羞耻”的情绪。
皇帝带头偷听?
这也太不体面了吧。
大约是看出了两位尚书的心思,朱棣干脆问道:“两位爱卿是如何理解税收的含义呢?”
吏部尚书蹇义老成持重,又身居六部之首,乃是实际意义上大明地位最高的文官。
这点小问题,自然不可能难得倒蹇义。
“所谓税收,说来倒也话长。”蹇义捻了捻胡须率先说道:“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贡’,即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当时,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
“而后来,西周征收军事物资称‘赋’,征收土产物资称‘税’。春秋后期,赋与税统一按田亩征收。虽然‘赋’原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需品.但事实上,往往征集的收入不仅限于军赋,还包括用于国家其他方面的支出。”
“后来,国家对关口、集市、山林、湖泊等征集的收入也称‘赋’。所以‘赋’已不仅指国家征集的军需品,而是具有了‘税’的涵义。”
吏部尚书蹇义总结道:“因此,税收也就是‘赋’与‘税’的总和,即百姓向国家缴纳的田亩、关口、集市、山林、湖泊等等的部分产出。”
这里便是要说,吏部尚书蹇义讲的这些,其实就是说税收等于田税、关税、商税、山林湖泊税,这也是封建王朝收税的主要税种。
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山林湖泊也是国家/皇帝的,否则当初为什么水泊梁山那一圈的好汉会被逼反?
不就是因为宋徽宗宣布打鱼也要开始按照老规矩收税了嘛。
兵部尚书茹瑺也是这么理解的,这其实是封建时代传统官僚对于税收的最直观理解。
百姓给朝廷交税就叫税收,至于这个税收什么,完全取决于当地有什么。
有土地的就种粮食交粮食,交通要道就交过路费,商埠繁华之地交商税,靠近山林湖泊就交特产。
看着两位尚书对自己答案信心满满的样子,朱棣笑了。
“陛下何故发笑?”吏部尚书蹇义缓缓说道,“若是臣说的哪里不对,您不妨指出来。”
朱棣此时,其实非常非常想把老二那句欠揍的“啊对对对”说出来。
但是考虑到,这样似乎有些嘲讽的意思。
实在是对两位国家重臣不是很尊重,所以就忍住了。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压制住了笑意,说道:“你们待会儿,就知道了。”
道衍则是转动手中的念珠,一言不发。
看着满脸笑意的皇帝和老神在在的道衍。
蹇义和茹瑺对视一眼,一脸茫然。
难道他们说的不对吗?
可原本信心满满的他们,看着抿着嘴都藏不住笑意的皇帝,又开始动摇了起来。
这个世界是不是出了点问题?
如此正常的回答,皇帝为什么要做出这种强忍着嘲笑的举动?
到底是他们错了?
还是这个世界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