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钢材品质和玻璃品质提升的这个问题也并不容易解决,不是一座矿脉就能攻克的。
在这个时代,冶炼工艺已经很成熟,但是要让钢铁更加结实耐用,依然有不少的难关。
如果没有姜星火的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再过一百多年,来到明朝中后期,华夏传统灌钢法即将抵达其技术巅峰,也就是生铁覆盖法和生铁浇淋法(即苏钢)将会被发明出来。
但灌钢法抵达巅峰,也并非是钢铁行业走入近代工业的最后一道门槛。
因为想要把钼等元素像是轻松混合各种药剂的巫师一样进行自由搭配,就需要掌握治炼液态钢水的技术,只有将钢加热到液态,才能自由且精确地控制其中的碳与其他元素的比例,百锻钢、灌钢,甚至熟铁渗碳钢等都是不可能做到精确调控的。
而冶炼液态钢水,这就需要转炉炼钢法的出现了。
在没有转炉炼钢法之前,想要进行附魔,只能走日本人的那条效率奇低的路子。
为什么日本武士刀虽然质量高,但质量却并不统一?这就是因为武士刀的锻造虽然基本都使用了日本独有的“踏鞴式”低温炼钢法,但不仅人工水平不一样,原材料也不一样。
从原材料的角度讲,日本人用的是他们口中成分较为特殊的如“赤目”、“真砂”等铁砂,但说白了,就是不同地区的铁矿里不同的伴生矿,属于是开盲盒式的概率附魔,能得出什么品质,全看伴生的是镍、铬、钼、钴里的哪种元素。
“赤目”、“真砂”这些铁砂,因为其中所含杂质比较多,在华夏这种人口众多追求军备武器制式统一的国家,是基本不使用的,因为冶炼起来很麻烦,效率很低,武士刀钢材的出钢率是很低的,一般需要25-30吨的原材料,才能出1吨武士刀钢材,没什么性价比可言。
但从人工水平上来讲,由于日本人只有这玩意,也不怕麻烦,反而是尽力去挖掘其潜力,别说,还真挖出来了,那就是可以将不同材料用于不同部位,然后进行折叠锻打成刀折叠锻打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含碳量变化的过程,但这在古代并非是一个可以量化的工作,因为工匠在此过程中看到不是最终的结果,最后还要淬火才能得到最终结果,所以此前的步骤只能依靠工匠的经验,故此在日本想要成为合格的锻刀师,需要长时间的锻造经验,基本没法像大明一样搞制式装备。
但不管怎样,哪怕是用手工的土办法给火炮炮管打造特殊钢材,用来部分取代现在的铜炮,这座疑似伴生辉钼矿,也是很有价值的。
姜星火记忆里,华夏的辉钼矿似乎主要集中在赣南和东北两地,南京的汤山里有伴生矿,倒是真的没什么印象,但既然已经引起了他的注意力,那就要仔细探究一下了。
叶宗行随即命令矿工将这矿洞挖深,以便大致估算矿坑中的各种矿物的储量和比例。
在等待的时间里,姜星火也在想,他不知道自己的运气怎么就突然好了一点,但从不断传来的报告来看,他确实捡到宝了,他现在唯一担心的,是这辉钼矿会不会只是少量发掘出来的,如果是的话,那么开采价值就不大了。
不过这个问题随后就证明不用担心了。
事实上,姜星火不知道的是,辉钼矿的成因产状主要是高、中温热液成因的,其矿床与酸性岩在成因上有关,后世的矿物学家们认为,具有工业价值的辉钼矿床大都与地下的热液体有关,在石英脉或石英化的岩石中分布最广。
为什么汤山有温泉?自然是因为地底下还有没冷掉的岩浆,会不停的冒出热气,热气很集中再加上有缝隙的含水岩层因为热变成了高温的热水,而且还会伴随有蒸气,因此形成了天然温泉。
但同样,汤山的地下热液体,在漫长的时间里,也促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