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建交(5 / 12)

鸿胪寺少卿王真的脸色有些僵硬,作为朱棣的厨子,他来到鸿胪寺后,当然听说过这里发生过什么,但此时却显然不能与帖木儿汗国的使团直言难道要说陈祖义的海盗团伙不仅宰了占城国的使团进行冒充,并且还在这里动刀子了?

王真只能打个哈哈糊弄过去:“以前有些国家的使团比较野蛮,喜欢在这里露天烤肉,弄了些血渍,都是难免的。”

这个解释倒也合理,帖木儿使团的成员并没有深究,毕竟给大明朝贡的国家就有十几个,部族更是上百个,有喜欢露天烤肉的也说得过去。

跟朝鲜、琉球等经常过来朝贡的国家不同,帖木儿汗国和大明的关系并不深,因此他们以前使团来就没有固定的馆所,这次来的规模又这么大,被分开安排到别人住过的地方安置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很快,对帖木儿比较熟悉的太常寺少卿傅安,还有被提拔为礼部郎中的杨德文,以及四夷馆负责波斯语教习的陈诚,都组团过来了。

阿尔都沙一边欣赏着庭院中的美景,一边与大明官员交流着彼此的文化与风俗。

这些官职不算很高的各部寺官员,显然是大明派来探探底的,既然要谈判,那就得知道,帖木儿汗国的底线在哪里。

随着寒暄的结束,他们围坐在庭院的石桌旁,品着茶水,开始了相对深入的交谈。

这些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大明官员们用相对流利的波斯语(非正式场合,如果是正式外交场合,作为理论藩属国的帖木儿汗国需要全程通过汉语或汉语翻译进行对话)介绍着大明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而阿尔都沙则用他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结合着不断挥动的手势,讲述着帖木儿汗国的壮丽与繁荣。

在他们的交流中,不时有欢声笑语响起。

因为有汉语翻译在同声传译,其他不懂波斯语的大明官员们,也被阿尔都沙的风趣幽默所吸引,而阿尔都沙也被很多人的博学多才所折服。

与帖木儿汗国相比,大明的教育普及程度以及官员选用制度,显然都跟知识的获取紧密结合。

帖木儿汗国是一个类似于蒙古帝国,但没有那么野蛮的国家,整个国家的上层,以封建贵族为主导,文官在帖木儿汗国有行政权力,但影响力远不如大明的文官。

阿尔都沙作为帖木儿汗国文官的首领,自然更加希望帖木儿汗国是大明这种状态,文武双方能够互相制衡分庭抗礼,而不是一边倒的以掌握军队的封建贵族为主。

阿尔都沙身体微微前倾,问道:“我们从西面过来,亲眼见证了大明帝国的水泥商道,实在是人间奇迹,几位可否为我详细说说?”

傅安被帖木儿汗国扣押了那么多年,自然清楚阿尔都沙打的是什么主意,都有求于大明了,还在想着为帖木儿汗国探听虚实。

不过水泥这种东西,就算抠出来几块给他带回去,他也研究不明白,因此该说的还是能说的。

傅安轻轻一笑,他的笑容中带着几分自豪:“宰相大人,我大明的水泥路商道确实是当世无双。不仅笔直宽阔,平坦如镜,而且无论春夏秋冬,均能保持坚硬与平滑。商队行于其上,车轮滚滚,尘土不扬,足以日行千里而不疲。”

阿尔都沙忙不迭地捧哏,接着眼巴巴地望着傅安,意思很明显,然后呢?这种水泥,看起来跟哈里·苏丹在西北走廊遇到的奇怪堡垒,似乎是同出一源。

傅安却精明得很,什么都不肯说了。

杨德文接着傅安的话茬:“正如宰相大人所见,这些水泥路都是国师大人的发明,从永乐二年开始建设,如今历经两年时间,不仅已经贯通了从宁波到芜湖的全线,而且数条主要支线也相继建成,构成了完整的商道网络,再加上长江水运的助力,不仅促进了贸易的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