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思,能够去思考一定层面上的问题,能去琢磨一些有违常人常识的事情,那才算是刚刚可以入门开始学习?
你们对学习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那识字背书又算是怎么回事?
心中如同爆出了十万个为什么,刘沧脸上阴晴不定,一时无法言语,对坐蔡邕脸上却满是理解,也不打扰刘沧胡思乱想。
标点符号能让经典再无争议。那再无争议的经典谁敢注释,谁敢给它标点?
大儒?大儒不行,不够资格,敢乱来,头拿掉。
除了皇室,谁敢定下毫无争议的经典?谁敢轻言真理?
至少老子不敢,所以其身后出了百家。
孔子不敢,所以其身后出现了门徒。
如今的皇室也不敢,因为有一群名士蹲在边上,随时准备开辩,怼的妄言真理者生活不能自理。
他们带来了什么?争论,无数的思索与争论,无数思想的碰撞,无数的变化,无数的创造。
却唯独,没有真理。
一代,两代?到底几代人能把毫无争议的经典认定为真理?
只需要几十年!仅仅只需要几十年可能就能抹除一段文明史中所有的杂音,让真理诞生,拟千古同之。
圣人传道,术出百家,起源种花文明。
然后,百家归一?繁荣了种花文明?
我尼玛,还是不太对啊。
刘沧感觉各种烧脑,彻底放弃了深远思考,干脆拐回了这片东汉大地上。
刘沧琢磨,若是按照蔡邕最后对他的肯定来看,那这些所谓的名士看重的恐怕从来都不是背书颂词。
习文跟学识之间,似乎被他们隐约中划出了分界。
独立的思考,独立的见解,分析,创造。。。
这里从来就不是一个徒不能胜师的世界,也从来就不是一個不能以学术言论忤逆师尊的世界。
因为这里尊师,但同样,这里的老师对出师的定义中就有超越与不同。
甚至从他们对入学的定义上来看,授徒最初的意图便是培养出与他们不同或是超越他们的学生。
而所谓的师徒若子,踏马,有个人能这么教你,称师做父也不过分吧?
刘沧恍惚已经明白,这里的人并不比现代人聪明。
只不过他们一直在探索前行。
他们并没有退化人类的探索本能,或者说,不管出发点如何,他们却一直维护了人类的探索本能。
最可怕的是,他们已经习惯了探索,习惯了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充满了争斗,同样,也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
若是一个两个也就罢了,但如果是整体性的。。。?
同样是蔡邕所说:“吾等儒门中人不屑为之。”
好吧,这是大汉的儒,伱一个东汉大儒都这么说了。
天下文人,世家豪族,包括那些寻师觅友的庶民学子,这大汉之内,到底有多少这种儒门中人?
有多少钻研繁琐,却不求简便的人?
刘沧眼中逐渐恢复了清明。
大汉,太可怕了!
这种可怕不是来自民生军力,不是来自物质财富,而是这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
他们不应该弱,也不可能弱。
他们的大脑可能终其一生都在思考,都在与同辈,与长辈辩论,都在揣摩先贤含糊言辞中最适合当下的解释,都在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道。
而当这种思维方式成为习惯,那它所辐射的政治、军工、手工。。。
这是一片可怕的土地,因为这里有着一支自寻麻烦的人类群体,一支可怕的人类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