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向海而生(一)(3 / 5)

大明望族 雁九 5575 字 2个月前

实是越权踩线了。

更勿论还有淳安大长公主这一层。

沈瑞揉了揉眉心,道:“先生且先将口供留下罢,此事因涉藩王,须得仔细斟酌斟酌。”又道:“过两日鲁南流民到时,还要辛苦先生操劳。”

大于师爷应声,行礼退去。

独留沈瑞一人在书房,反复翻看着那一摞口供,手中墨块在砚台里一圈圈转着,却迟迟没有落笔。

*

登州历来少有流民投奔,府衙县衙大小官员都没什么安抚流民的经验。

好在,新来的知府沈大人在行。

沈大人就是因着“擅长赈灾”、“屡立奇功”才被推荐外放山东的,这个名声也给登州府上下以信心。

安置流民的会议开了几场,应急方案也誊抄了十数份分发各处。

登州卫亦借出人手,全力配合。

府衙贴出告示来,直接捅破流民将至的事儿,从正面引导舆论,减少流言为百姓带来的恐慌。

一番动作下来,流民的到来并没有在登州引起多大的波澜。

只是,流民的人数还是出乎了大家预料。

先头被送来的那些领头的只记得自己带出了多少人来,并不会管这一路过来沿途有多少加入的、多少走散走失、多少伤亡的。

他们接到的任务只是将流民都撵来登州,没人会闲得整理流民人数。

因此在大于师爷问供时,他们也只能说个大概。

府衙按照这个数目,将城外魏家被罚没的两个庄子腾了出来,又加急搭了些棚子,不想竟仍没能装下。

相邻秦家、韩家、赵家的庄子上紧急腾出地方来。

且好在天气已大热了,简单搭个棚子总算能先应付下来。

赈灾的粮米当然也有缺口,但春夏之交海里河里渔获丰盛,山上野菜虽过了口感最佳的时间,倒也不是不能食用了。

唯原预备出来“以工代赈”的活计位置,是不可能按照计划来了。

官府招抚流民的通常做法是立官庄,鼓励流民开荒。

而登州府这边荒地也不少,兴修水利、拓宽官道、修筑港口,乃至船厂,到处都需要人手,需要“壮劳力”。

因此沈瑞一系原是盼着流民来的。

结果根据书吏差役们加急统计,这批流民总数竟有近五千人,然其中青壮劳力还不足一千五百,多半都是老幼妇孺!

体力活是根本指望不上!

饶是心里知道仇家不可能给他送壮劳力来,但添了这么多张嘴来想要吃死他,沈瑞依旧十分恼火。

登州多山地丘陵,人口并不多,整个登州府也不过十一万六千多丁口,蓬莱县因是附郭,人口相对多些,也不足两万。

这许多的老弱妇孺一个蓬莱县是消化不掉的,还要另寻出路。

黄县、福山县等州县清丈田亩、朱子社仓等还在推行中,尚未稳定,贸然将流民送过去很容易引起矛盾……

就在一片忙碌中,徐氏婆媳抵达了府城。

彼时沈瑞正在庄上视察流民安置情况,得了消息便与丁同知招呼一声,往官道上去相迎。

沈家一行十数辆大车浩浩荡荡而来。

长寿带人在最前头引路,老远见着沈瑞,忙驱马过来,翻身下来行礼。

沈瑞一把拉了他,笑着道了声辛苦,便快步赶过去那边大车前,躬身行礼问母亲安好。

官道上女眷不便下车露面,徐氏只撩了车帘,含笑应了声,又见沈瑞满身尘土一脑门子油汗,不由心疼,连声道:“苦了我儿。”

沈瑞笑道:“只这两日忙些,刚好叫母亲遇上了。”

因问母亲身体,徐氏答说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