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魏国会不会有援军而来呢?”
萧衍闻言沉吟后说道:“应当不会,魏国在凉州有军队防备西域,还要在河东布置大军和燕国大军大战,河洛本就有相当强的力量,守卫伊阙关中不需要派兵。”
洛显之点点头接着道:“既然我军进攻伊阙关中不会派兵,那我们进攻商於之地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牵制魏国兵力的目的是什么?”
萧衍有些明白了,洛显之又道:“如此一来,我们就是在为燕国人牵制魏国人,那臣就有第三问,您觉得燕国人和魏国人在河东,谁会赢?”
萧衍毫不犹豫的说道:“当然是燕国人,慕容恪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是沙场宿将,魏国却人才凋零,无论是河东还是朝中,都没有什么能人,这场河东之战,除非能天降猛人,否则魏国必败。”
洛显之感慨道:“是啊,我们都觉得魏国必败,燕国必胜,那我们大梁付出牺牲和鲜血,给一个必胜的国家帮助,这又是为什么呢?
用大梁百姓的血给燕国人增加荣耀,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就让燕国人多流些血吧,就让我们大梁的百姓少流些血吧。”
死道友不死贫道。
更何况燕国死不了,梁国自己还比较弱小,哪里有能力去帮助强大的燕国呢?
萧衍闻言陷入了沉思,他发现了这是自己和洛显之的思维不同所导致的结果。
他是个优秀的统帅,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按照战争最佳的角度去思考,但洛显之思考问题则不同,洛显之才是真正将战争视作政治的延续而思考问题。
洛显之绕了一圈,又走到了萧衍的身边,紧接着说道:“现在燕国和我大梁配合的很是愉快,但等到魏国灭亡,我大梁和燕国之间就会是最大的对手。
况且燕国选择进攻魏国,而不是先进攻汉国黄河以北的冀州土地,难道不是因为包藏着祸心吗?
他们想要用汉国来束缚住我大梁,为了不让我大梁得到青州、兖州和完整的豫州,他们甚至选择了放弃夺取肥沃的冀州南部的计划。
臣的父亲早就看出来了他们的计划,但没办法,这就是实力不如人的结果,现在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尽可能的扩展实力,如果能够夺取河洛我大梁的实力将大大增强。
对汉国就有了巨大的优势,攻破伊阙,攻克洛阳,这是此番战役的关键。”
萧衍缓缓点了点头,集中所有的兵力攻破横亘在梁国面前的伊阙关,这才是他所应该考虑的事情。
伊阙。
这处地点算得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在邦周时代,这里就已经极为重要,是秦国、楚国、魏国在这里争锋的主要地点,在伊阙关外,战死的士卒,不下百万。
如今又是一轮新的战争即将在这里开始,萧衍沉声问道:“灵秀,此番能出兵多少?”
洛显之对国中的钱粮自然是了然于胸,立刻说道:“精兵两万,辅兵五万,然后再从南阳以及荆州征发民夫十万,为这些人准备一年的粮草。
如果一年的时间还没能攻破伊阙关,那臣的建议是暂时后撤,因为那个时候,河东之战应当是结束了,而且持续一年的战争如果久攻不下,士卒也会很疲惫,说明我们已经失去了机会。”
为将近二十万人准备一年的粮草,这是一个极大的数目,若非这些年江东风调雨顺,在非彻底国战的情况下,他还真不一定能拿出来。
萧衍沉吟了一番沉声说道:“灵秀,这样不行。
朕还要五万军队,准备两年的粮草,一年的时间不一定够,此番出击,定要功成,河东之战胜利,我军只要能够切断从崤函而出的魏国军队,河洛就是我军囊中之物。
接管河洛后,就要顺势接手洛阳八关,否则刚刚到手的河洛,随时都会陷入危险,一个关隘五千人到六千人,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