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遍史书,不曾见之。”
李世民很高兴,他一向以诚待人,甚至想要给跟随自己的诸位将军,世袭刺史,这相当于当初大行分封。
李世民对于权力看的很清楚,并不是一定要全部把在自己手中,他只拿自己能掌控住的。
多余的、管不过来的,就分出去,他认为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不得不说,这种想法很是先进,隋文帝那种把所有权力都揽到手中,结果最后干不过来,频频出错最终祸乱天下百姓的行为,李世民是相当鄙视的。
李世民见到诸位宰相都稍微平静了一些,便对洛苏道:“烦请国师继续为诸卿讲述。”
洛苏点点头又缓缓说道:“如今大唐以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门下侍中这三高官官,合计六人为宰相,又以知政事、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为何种类繁多至此,诸位当要知晓其中深意,这是为了不遗漏大才在荒野之中。
古话常说四个字,政治清明,那什么叫做政治清明呢?
诸位可知晓?
中书令你来说一下。”
洛苏这突然点名,有点像是当初读书时突然被夫子点到,杜如晦还抖了一下。
政治清明。
这都不用多想,他直接说道:“所谓政治清明,便是君明臣贤,没有奸佞小人进献谗言,这是圣王治世时,皆会出现的场景,三代之后,汉孝文皇帝时,可称得上政治清明。”
洛苏闻言不置可否,又问道:“玄辰你觉得呢?”
洛苏点了洛玄辰的名字,众人的目光都投过来,想要听听洛氏子有什么看法,洛苏自己倒是对洛玄辰不报太大希望。
毕竟洛玄辰的天赋比起房杜这种顶级宰相来说,差的有点远,洛玄辰的优势在识人和学术,对数术也比较擅长,性格威严谨慎,所以能作为大军后勤官。
现在做吏部尚书,主持选官,以及科举进步的吏部考核,就非常合适,真让他去做首相或者次相,他也没有那个能力。
洛玄辰出列后就朗声说道:“政治清明就是不担心无妄之灾而死,就是不因为言语而获罪,就是不因莫须有而获罪。
群臣百僚,不惶惶终日,而能专于政务,各有所职,这就是政治清明。”
洛玄辰所说的角度与杜如晦又不同,更具体,更明确,众人听罢都赞叹,认为他说的很是有道理。
洛苏又问了几个人,基本上大同小异,有了洛玄辰的出言,剩下的几个人,大致上将自己想象中的政治清明的场景描述了一番。
洛苏听罢突然转过头问李世民道:“天子认为呢?”
李世民轻抚胡须,他听到第三个人的时候,就知道洛苏是故意点这些人的名字,让他们说给自己听,于是朗声笑道:“朕看刚才诸卿说的就非常好,我大唐就是要做到刚才诸卿所说的那些。”
洛苏先是认可的点点头,然后问道:“天子可还记得我曾经说你有一个很稀有、很少见的优点吗?”
李世民闻言迅速翻找着记忆,“国师,您是说,朕很讲道理?”
洛苏颔首道:“没错,就是这一条,天子你很讲道理,不要忘记这一条,这是圣王之道的根基。
政治清明,刚才诸位宰相说了很多,但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君王讲道理。
为什么政治清明的时代那么少呢?
为什么就连那些颇有作为的君主,朝廷上也总有种混乱的感觉呢?
因为那些君主,表面上拥有一切大权,但昏沉的政治环境,在暗地里却让他的精力被消磨。
君主不讲道理,依靠自己的喜好做事,甚至生杀予夺。
臣子有的明哲保身,有的寻找退路,有的生出反心。
但唯一不会做的,就是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