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章 小小讲解员!(2 / 4)

滨江警事 卓牧闲 4033 字 6个月前

叫造岛神江,它用一千多年造出了中国第三大岛,并且现在仍以每年五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造岛,各位同学,你们知道中国第三大岛是哪个岛吗?」

「不知道。」

「就是漴明岛。」

菡菡微微一笑,接着道:「东海东海,有江无海!这句流传了好多年的俗语,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东海航运发展的桎梏,也影响到更上游的滨江经济发展。」

生怕滨江的小朋友们听不懂,菡菡又解释道:「每年都有上亿吨泥沙堵住长江的‘嗓子眼",治理长江口,打开‘拦门沙",成了几代人的夙愿,也是东海和滨江等长江沿线城市经济腾飞的现实需求。

建国后,长江口原始深度只有6米,挖了50年,从1949年到1998年,接近50年的时间里,长江口深度只增加了1米,从6米增加到7米。

‘一寸水深一寸金",航道水深如果不够,货轮就无法安全通行。航道对货轮通航的影响有多大,有两组数据可以说明,第一组数据是货轮吃水每增加一厘米,就能多装载一百多吨货物。

第二组数据是我爸爸告诉我的,1992年的时候,他在一艘远洋货轮上做大副,最后一个航次是澳大利亚到东海,他清楚地记得当时东海水域的北槽航道水深只有7米,他们的集装箱轮装货的吃水10.5米,要等潮水超过3.5米才能进港。

1990年,普东新区大开发时,长三角地区船舶载重总吨位超过了整个欧洲的内河运力规模,但全长约为莱茵河三倍的长江干线,货运量却不到莱茵河的十分之一。

在1998年以前,长江口北槽航道就算依靠疏浚,水深也只能维持在7米上下。吃水9.5米的船舶平均一天只能通过15艘左右。大型船舶要在长江口外减载后才能乘潮进入,而外贸集装箱则需在香港和日本神户中转,这大大增加了航运成本,所以必须要解决‘拦门沙"!」

葛晓倩听得一愣一愣的,禁不住问:「韩局,菡菡怎么什么都懂?」

「除了文化课,没她不懂的。」韩渝苦笑道。

带队来参观的刘校长很欣赏菡菡,笑道:「韩局,你们这是素质教育。至于文化课的成绩,稍加引导,应该也不会差。」

「我正为这事头疼,她现在上五年级,再不下点功夫,等上了初中肯定跟不上。」

「别担心,现在补来得及。」

韩渝在后面跟刘校长请教怎么帮菡菡补文化课,菡菡在前面绘声绘色地说道:「然而,长江河口宽90公里,夏天有台风,冬天有寒潮,治理谈何容易?为了解决拦门沙的问题,交通部从荷兰和美国请来世界权威专家,外国专家考察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说长江口不能治理!」

「那怎么办?」一个小朋友急切地问。

「外国专家说不行,我们只能靠自己!」

菡菡看着展板,眉飞色舞地说:「1992年,‘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演变规律与整治技术研究"被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在交通部的领导下,长江口航道局的前身——长江口航道建设有限公司,联合国内众多科研、设计、施工单位,开始向长江口‘进军"。

1997年1月,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专家座谈会上,时任国家Z理明确了‘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期见效、先期治理至8.5米"的指导思想。一年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拉开建设帷幕。

但要在地基松软的海床上,建起

一百多公里的稳固堤坝不是一件容易事。最大的难题是,怎么把软体排铺设到海床上?建设者们创造性地使用土工布做成布袋,再把泥沙装入布袋里沉入江底,形成软体排,相当于在河底铺上一层‘沙被"。

2000年3月,一期工程提前9个月竣工,共建成总长近75公里的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