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施主心善救苦救难,敬拜菩萨何时都可以,请跟贫尼进来吧。”
说话间又有两个灰衣灰帽的尼姑过来合力打开了庵门,季韶九当先迈步进了庵,门左右各有两棵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木通又下山去招呼几个苦力把粮食运上来。
整个庵堂比寺庙要小了很多,供奉菩萨的殿宇同样失了颜色,静慈在前面带路,很快就到了正殿,慈悲的菩萨端坐在莲花台上。
正前方的蒲团补了补丁,守在殿里的尼姑给一行人上分发香火,季韶九在三叩九拜进了香。
上香结束,吕妈妈又取了五十两银票放进功德箱里,“请诸位师傅们做一些冬日的棉衣过寒。”
静慈和旁边的两个尼姑连忙回礼,“施主有心了。”
五十两能给庵堂解决很大的问题了,前几日庵堂又来了两个苦命的妇人,心灰意冷之下也要在庵里出家,整个庵堂如今僧尼有四十几人。
每日的饭食再如何俭省,也要三十斤,这就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静慈平和的脸更温和了几分,还主动邀请道,“庵堂后面有几棵石榴树,如今红彤彤的了。”
“施主既然有缘来了,且带回去几个尝尝新鲜。”
季韶九这次来就是打听事的,自然应允,“能在庵里聆听佛法长成的石榴岂不是更具佛缘?”
“正好我祖母近日病卧在床,带回去几个孝敬她。”
静慈笑道,“施主孝心可嘉。”
“您跟我一道来吧。”
整个庵堂占地有五亩大小,除了前面正殿的佛堂,后院还有多个院子供僧尼们居住。
那石榴树在庵堂后身,从庵堂的后门处出去即可,季韶九一行人慢悠悠沿各个院子的夹道前行。
季韶九和静慈闲谈,“这庵堂里的师傅们可都是京城人士?”
静慈也不隐瞒,“并非都是京城的妇人。”
“不过未剃度前都是苦命人,被夫家休弃,或是无儿无女孤寡妇人,更有受不得婆家之苦看破红尘执意剃度之人。”
“也有流浪生病不知名姓之人。”
季韶九真诚的屈膝施礼,“师傅仁爱!”
静慈摇头,平和一笑,“众生皆苦,庵堂不过给这些苦命人提供一方遮风避雨之处。”
时而遇到面容平静的尼姑驻足施礼,不过与季韶九所想不同之处,寺里的师傅并非一直打坐念经,遇到的僧尼多有提着竹篮木桶铲子劳作。
倒是没见到那天去过季府见安妈妈的尼姑,那日偶然听见是庵堂里的有人生病了。
季韶九绕过地上的一个坑洼处和静慈搭话,“静慈师傅,这么些师傅在庵里居住,总会有人生病疼痛的时候吧?”
“看诊可方便?
“不若我回了城让人请一个女医定期来庵堂给师傅诊脉开方,也算我替祖母做一份功德。”
静慈站住脚激动的朝着季韶九躬身行礼,颤着声音。“夫人大爱!”
不论原来在红尘俗世还是现在的庵堂,女子瞧病本就不便,庵里头的人原来都是吃过苦的,身体大多有些毛病。
只是既然剃度就要遵守庵规,非重病不能随意出庵,也是不想给庵堂惹来不必要的闲言碎语。
季韶九明明小小年纪心思就如此细腻,真是难得!
季韶九也不居功,“我刚看见一个师傅的腿似乎有伤,才记起此事。”
静慈彻底解开心房,“夫人明鉴,庵堂里最难的还真的就是瞧病一事。”
“前阵子一个师妹食不下咽,命悬一线,贫尼几次去山下请郎中,一听是庵里的师傅都相互推脱,让去寻女医,只女医来了一趟看不出原因来。”
“最终去寻了师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