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魏忠贤一脸严肃,朱由校安慰道:“大伴不必太担心,大明朝几百年的基业,正统观念深入人心,除非是老天爷和百姓都怨声载道,自己先把阵脚乱了,否则不会那么轻易就倒下。”
“看上去是两条路,实际上只有一条走得通。”
“你想啊,流民四起,天下大乱,那是多惨的样子。”
“百里之内,连鸡狗都不叫了,千里之外,人都没了影儿,只剩下白骨露在外面。”
“人都是想活着的,商人、乡绅、普通老百姓,谁愿意眼睁睁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
“朕一步步紧逼,但并没有把乡绅们逼到绝路上。”
“今天拿他们一点血,明天割他们一块肉,虽然疼,但还不至于要他们的命。”
“问问看,除了那些别有用心的,还有谁愿意跟朕同归于尽?
“不会的。他们会心里恨朕,骂朕的名字,但不至于豁出命来跟朕斗。”
“不斗,顶多就是损失点钱,日子还能过;斗的话,生死不明,咱们还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但他们中间,肯定会有很多人送命,而且人心就更难凝聚了。”
“正因为这样,朕每走几步,又适当地退一步,让他们觉得还有力量能跟我抗衡,保持这种微妙的平衡。”
“他们给朕时间,给大明希望。说到底,大明的困境,是因为地不够,如果有大片的土地,能让流浪的百姓安顿下来,其他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时间就是机会,”魏忠贤说,“陛下的意思是,想要开拓疆土吗?”
“如果矛盾解不开,那就除掉制造矛盾的人。流民一旦安置好了,大明还能撑一阵子。”
“解决流民,最好的办法就是动武。要么对内,官军动刀子,全部解决掉;要么对外,抢钱夺粮,扩大领土。”
“对内,他们虽然是流民,可有谁愿意流离失所的?没有。朕不忍心对这些受苦的人动手,所以只有向外,找其他的出路。”
"大伴,你看看南洋那边,土地肥沃富饶,可当地的土着居民却没有充分利用,真是太可惜了。”
“如果他们能为我们大明朝出一份力,应当觉得是无比荣耀的。”
"皇上圣明,这些土着人,如果能够为我们大明添砖加瓦,帮助咱们开疆拓土,对他们来说真是三辈子修来的福分。”
"说的就是这个理儿,朕打算增强海军实力,向南拓展领土。”
“但是,这一趟就像是狮子进了狼窝,得做好全面战斗的准备,并且要确保后方稳固,防患于未然。”
“同时,大明的海疆也得清理整治一番,展现天朝的威严。”
"以前倭寇猖獗,海盗横行霸道,多亏了福州的熊文讪巡抚招降了郑芝龙等人,海疆这才稍微安定点,海盗的问题也慢慢少了。”
朱由校心里盘算着,海盗大批投降,数量自然减少,而且郑芝龙为了独霸海上,打击海盗不留余力,他的狠劲比官军还厉害,海盗怎么能不减少呢?
提到熊巡抚,朱由校不由得摇了摇头,熊大人的功劳,两个字就能概括——招降,不停地招降,最后连自己都快变成招降专业户了。
先是招了郑芝龙,后来又招了八大王,一时风光无限,结果一夜之间就垮了,全是因为这“招降”二字。
"十八芝那些人,大伴,你得密切关注郑芝龙他们,看他们是否能为朕所用。”
“若他们真心归顺朝廷,上次事情朕可以既往不咎。”
“而且,之前郑芝龙以及十八芝那些人对朝廷很抵触,上次经历海战之后,这些人虽然性子收敛,但并非真心实意归顺。”
“这一次,他们要么真心归顺,要么消失在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