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吉日请入宫”。
她不但没有排斥纪淑妃母子,反而还颇为友好,甚至还抚养过朱佑樘,大臣商辂奏折记载过:“重以贵妃殿下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踰于巳出”,证明抚养朱佑樘的并不是周太后,而是万贞儿,而且还提起了纪淑妃一直在生病,这也为纪淑妃的突然死亡埋下了伏笔,纪淑妃是病死,而不是世人猜测的被万贵妃谋害。
商辂道:“这才对嘛,我们这些成化年间的大臣都不知道的事情,怎么后世修史书却知道得一清二楚?”
他们知道皇帝有多么宠爱贵妃,也知道纪淑妃生下皇嗣,纪淑妃生了病,可独独不知谋害皇嗣一事。
大明朝臣有一个优点:头铁,当初周太后为了钱皇后的事情胡搅蛮缠,他们也不曾退缩,若是知道万贵妃谋害皇嗣,怎么可能毫无反应!
朱见深淡淡地说:“若非有这些笔墨证明,我与贵妃岂非百口莫辩?”
什么谋害皇嗣,什么纪淑妃是被万贵妃谋害的,统统都是无稽之谈。
万贵妃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是会对皇嗣下手的人,他深爱万贵妃,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绝后,皇位便宜了别人。
纪淑妃是病死,那么另一个重要人物张敏真的是吞金而死么?在《明史》的记载中,张敏是一个勇敢保护了皇嗣的忠臣,他害怕万贵妃报复,便于成化十一年吞金而死,但如果我们继续看下去,会发现就在成化十三年,张敏在史书中死而复生,还参与了杨继宗事件,而此时的张敏充当着反派角色。
杨继宗是一位极其廉洁耿直的大臣,谁都不怕,谁都敢弹劾,朱见深曾问汪直,朝中哪个大臣最廉洁?汪直回答,天下只有杨继宗一个人不爱钱。杨继宗是大清官,那么张敏就是一个不讨喜的角色了,他经常对朱见深诋毁杨继宗,但朱见深已经记住了杨继宗这个人,张敏诋毁也没用,他只好叮嘱弟弟张庆善待杨继宗,皇帝已经记住这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