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金身舍利法》(1 / 2)

洪荒衍道纪 墨海争渡 1085 字 4个月前

声闻乘,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称声闻。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此四谛为乘。四谛者,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修炼圆满,堪破诸般苦,自身无漏,可证罗汉果!声闻乘,也是前六境修炼的核心教义。

行者、护法,珈蓝、揭谛、金刚、罗汉等,前六境的修炼,配合修炼六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

天耳通,能闻六道众生的苦乐忧喜,及世间种种音声。开九识后,修得天耳通,即突破行者境!

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此死彼生的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修得天眼通,突破护法境!

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之念、所欲之事。修得他心通,突破珈蓝境!

神足通,能凌空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入,从彼界出,无可阻拦,大小如意。修得神足通,突破揭谛境!

宿命通,能知自身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众生的宿命,及所作之事。修得宿命通,突破金刚境!

漏尽通,即诸漏已尽。漏,即烦恼;堪破诸般烦恼苦,得大智慧,身心圆满无漏,脱离轮回。修得漏尽通,可证罗汉果!

缘觉乘,即辟支佛乘、独觉乘。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解脱生死,故称缘觉。始观无明,乃至老死;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由此因缘生灭,悟得非生非灭,以十二因缘为乘。修炼圆满,可证辟支佛果!

菩萨乘,又作大乘、佛乘、如来乘。求无上菩提,度一切众生,修六度万行,以六度为乘。参悟五蕴,无常、无我之真义。可证菩萨果,和佛果。

五蕴者,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蕴,有形质碍之法名色;受蕴,领纳所缘名受;想蕴,能取所领之缘相名想;行蕴,迁流造作名行;识蕴,了别所缘之境名识。照见五蕴皆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达到无所得而得自在,可证菩萨果。

菩萨是观自在的人,但观自在不一定能够得自在。“观自在”,是进入菩萨道;无所得而得自在,是达成菩萨道。

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简称,意为:觉有情。

菩提,即觉悟;萨锤,即有情众生。菩提萨锤,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仍是有情众生,代表着慈悲和悯众生之情,是有情众生的慈悲化身,所以虽已觉悟,但还不够彻底,不圆满,故未成佛。

无常者,一切有为之法,皆是因缘生,迁流无暂停,终将变异灭坏,走向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皆悉无常。

无我者,勘破并超越心中的一切欲望:五蕴欲、情欲,色宇宙世界欲,无色欲,和我执,不受其控制,反过来掌控之,即无我。无我,是明悟超越心中的欲望,并非是无欲无求,也非绝情灭欲,而是超脱掌控之,不受其控!

参悟无常、无我,彻底的觉悟和解脱,明悟超越了生死轮回,和尘世的欲望和痛苦,实现了无上的解脱。可证佛果,成佛!佛,即觉者,达到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佛修,可修三身;身,即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三身,即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

法身佛,理法之聚集,为法身;代表着佛法,绝对真理,也指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佛性。

报身佛,智法之聚集,为报身,故报身佛,又称智慧佛;经过修行,证得真理而成,行态圆满,是佛的一种客观存在相。

应身佛,功德法之聚集,为应身,故应身佛,又称功德佛;是变化身,可教化众生,也可现化为六道众生,以各种生命形式显现,来教化众生,指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化之身,所以又叫:化身佛!

三身佛各有三相,此三种法相,即:三轮身,自性轮身,正法轮身,和教令轮身,又称三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