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地与政府军队、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展开激烈的武装冲突。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锡克教内部出现分裂,最终分化成了十二个不同的教派。直到十八世纪末叶,其中一个支派中涌现出了一位杰出的青年领袖——兰季德·辛格。他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成功将四散的锡克人民重新团结起来。此外,兰季德·辛格还选择与英国人建立友好关系,而非敌对状态。不过,当兰季德·辛格逝世后,他的儿子们陷入权力斗争之中,英国人趁机派遣大军入侵并占领了旁遮普地区。自此以后,英国人正式开启了对旁遮普地区的统治时代,而锡克教徒则开始积极参军入伍,甚至一度占据了英国驻印度军队总数的四分之一之多。
1919 年 4 月,在阿姆利则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400 余名锡克人被英国当局残忍杀害。这一悲剧引发了锡克人的愤怒和不满,许多锡克教徒开始意识到他们不能再继续受英国人的控制。于是,他们纷纷加入到圣雄甘地所领导的自由运动中去,用各种方式与英国人展开激烈的斗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这场斗争持续不断,此起彼伏,锡克教徒们展现出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他们通过罢工、示威游行等多种手段表达对英国人的不满,并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在独立斗争中,锡克族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印度最终实现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印度全国约有 2800 万锡克教徒,分布在各个地区。锡克族已成为印度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民族不仅在印度的政坛中涌现出众多身居高位的人物,而且在军队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例如,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前空军上将阿扬·辛格以及陆军上将迪尔巴格·辛格等人都是锡克族人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着成就,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个仅占印度2%的人口的民族,却占据着印度社会将近1/5左右的重要职位和15%左右的军中官兵,成为印度这个国家当中名副其实的“战斗民族”。
二、宗教教义
1699 年,第十代上师戈宾德·辛格制定了锡克教徒必须遵守的戒律,终生蓄长须发、戴发梳、穿短裤、身佩短剑和戴手镯。蓄长发、长须表示睿智、博学和大胆、勇猛,是锡克教成年男教徒最重要的标志。加发梳是为了保持头发的整洁,也可以促进心灵修炼。戴钢手镯象征锡克教兄弟永远团结。佩短剑表示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坚强信念。穿短衣裤可以使人动作轻快、行动自由,同时也象征着与印度教长衫的分离,是与印度教传统决裂的一种表示。
锡克教允许吃肉,但禁止吃按伊斯兰教律法屠宰的牲畜。换句话说穆斯林认为合法的食物,锡克教就认为是非法。
锡克教反对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繁复的仪式,并且反对偶像崇拜、禁欲行为和在恒河沐浴,或往阿拉伯麦加朝圣。锡克教的教堂,就是他们礼拜的地方。锡克教没有神像,他们拜的是经典。他们要持守五戒:不偷盗、不奸淫、不抽烟、不吸毒、不叛教。
锡克教的教义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锡克教有非常严格的教规,必须佩戴头巾,严禁在公共场合取下头巾,脱下头巾被视为违反信仰的行为,除非沐浴,头巾会伴随他们直到死去。
三、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金寺
金寺位于印度边境城市阿姆利则,被推崇为锡克教的圣地,阿姆利则意为“花蜜池塘”。金寺由锡克教第五代上师阿周那于1589年主持建造,1601年完工,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因该寺门及大小19个圆形寺顶均贴满金箔,在阳光照耀下,分外璀璨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