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魂魄与精气神(2 / 3)

改命记实录 道之光 1612 字 4个月前

的意思,与115章的雷风相薄一样。

下面这句话也不好理解,后面有跟着解释。)

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生之来,谓之精”,精,代表的是生命的来源,比如授粉的粉,以及精卵等。

精,是人形体的重要精华部分,侧重于有形。

“两精相搏,谓之神”,阴阳两精相合,神就形成了,它是生命的原动力。

《黄帝内经》:“何者为神?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明确指出,随着胚胎的逐渐成长,到五脏成的阶段,神才跟着生成,而舍藏于心。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魂是跟着神一起来去的。

所以有人,会“神魂颠倒”。

魂,左边是云,气流,处于流动、变幻状态。

右边是鬼,指某神秘能量,是人体内不可捉摸的能量。

魂是“附气之神”,偏无形。

(这个气,指的是神,魂跟着神一起来的。)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魄是跟着精一起进出的。

精封藏于肾。

所以魄力,与肾有关。

肾气不足,哪来的魄力?

胆子就会小。

魄是“附形之灵”,偏有形(因为精有形,它跟着精来的)。

温补学派的创始人,张景岳言:“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魄,与低级的本能活动相关,是原始反应,相当于非条件反射。

出生前的精神,称之为魂魄。

出生后的精神,称之为精神。

并将神藏之于心,精藏之于肾。

魂魄为先天,精神为后天。

魂魄,随着精神而来,分别附于无形的气和可见的形。

张景岳:精对神而言,则神为阳而精为阴;

魄对魂而言,则魂为阳而魄为阴。

故魂则随神而往来,魄则并精而出入。

……神为阳中之阳,而魂则阳中之阴也;

精为阴中之阴,而魄则阴中之阳……

《黄帝内经》: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魂者,神之初气,故随神而往来。

阴气全降,则魄变而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舍是房舍、居所的意思。)

神和魂之间,是可以变的。

魄和精之间,也可以。

魂魄和精神,都归属于心的统领。

“精气神”可看作是,一个体上的三个面。

这个体,道家把它叫作炁。

它的三面就是原精、原气、原神。(同元精,元气,元神。)

这是还没有肉体之前,就有的,所以称为先天的精气神。

在有了的这个身体之后,先天的精气神便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而无法精明纯一,无法做到持盈保泰,转化成后天的精气神,而日渐消耗。

人体的元精、元气、元神处于潜藏状,分藏于五脏。

显像于外的,则是后天的精气神。

“神”是人内在生命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力,侧重于无形。

“气”则是“精”与“神”的载体,介于二者之间,是一种比“精”更为精微的极细微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