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征泸州(上一)(1 / 3)

勇猛、善近战、部分披挂“复合装甲”、有骑兵、独创的枪阵战术,是凌霄城长宁军的特点,比南宋其它军队更有战斗力,也是情理之中。李芗泉接收长宁军士卒近二百,在训练上,却不全盘照搬,而是融入后世的训练理念,再结合古代军队的实际情况,他规划了朱雀军的训练科目。

首先,扩大长枪都的编制,这一点与易云霄不谋而合。两人都认为,弓弩兵是远程打击军兵,而唯有强大的长枪军阵,才能在与鞑子铁骑短兵相接时,有效克敌--当然,千百年来无数次的打战也证明了这一点。

再一个,他在每什中,再提拔出一名伍长,将一什分成有机结合的两个伍。突击阵法也随之改变,两伍一攻一守相互配合与照应。每伍中,最前者为什长或伍长,又是正兵,他是该伍的魂,由勇武的大小使臣、承局来担任,两翼为奇兵,保护正兵的侧、后方向,在适当时机进攻敌人的侧翼,尾是策应部队(相当于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任意方向,尾兵还备有配刀,随时扑杀接近的敌兵。

对于这个调整,张靖仍然不置可否,他认为不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但也认为不会有什么坏处,因此,表现出一种“你安排就是,我无所谓”的态度。

这时,李芗泉就不得不在经过训练之后,祭出模拟对抗,结果调整之后,十战八胜,张靖不得不承认,这种调整比原先有一定的战力提升。

这是必然的结果,在战阵中,什长直接指挥的人数越少,他的指令越容易得到执行,伍长也起到了协助指挥的作用,一什两伍在战阵一攻一守,相互配合,效果自然会不一样,后世PLA的班组更厉害,采用的三人制,即三个人成一个战斗小组,3个组组成一个战斗班,这种战斗力就更大,但要求也更高了,目前的朱雀军并不适合。

长枪都的士卒,人人皆持长达三米的长枪,在平日的训练中,李芗泉特意令人打造了百块人形木板,在人形木板上画出对应眼睛、咽喉、心脏、腰、足的位置,竖于军兵前方二十步处,令长枪兵快速奔跑,刺向这五处。

这个训练方式,却是当初李芗泉前往凌霄城时,“不小心”瞧见易云霄是这般训练士卒的,当时陈再兴也说过,这是统制大人新创的战法。于是,李芗泉直接捡来使用,他认为易云霄与鞑子交战这么多年,想出来的战法一定是实用的。

这些枪兵除了平日里要练体质、队列训练,其余时间就是日夜操练如何在奔跑中刺中目标五孔。而且在训练之际,他还要加入干扰,譬如在奔跑的路中堆放杂物、移动人形木板来影响士卒的命中率,这种方法简单但很有效。

当然,为了激励士卒苦练本领。在征得大多数人的同意后,他在军内推行上中下三等军兵标准。以长枪兵为例,考核中,十刺八中即为中等军兵,以下为下等军兵,以上为上等军兵。下等军兵须每月扣除一斗米粮,上等军兵除每月加发三斗米粮,还加鲜肉三斤,外发一块上等兵的红色腰牌,中等不扣不加。

这种激励方式简单而明确,就是要让人人争先成为上等军兵。效果也很明显,原本长宁军与张靖旧部的士卒在初试时,只有三成能达到中等军兵的要求,达到上等军兵要求的,更只一成,可谓寥寥无几,但十日后,中等军兵的比率就达到了四成半,一成半上等军兵。朱雀军除张靖旧部外,余者皆也不服气,憋着一口气迎头猛赶,中等军兵差不多达到了一成半。

当然,不光要练技法,还要练团结、练耐力、练胆量等等。

说到团结,李芗泉要求各什、队、都头除休沐日外,其余时间皆要与军兵呆在一处,不论训练还是吃住;第二点,任何人不得克扣军兵钱粮补助,一旦被查,带兵官马上撤职查办;最关键的一点是,他在军中加入了抚官的编制,分别为队抚官、都抚官、营抚官,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