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为集体影响力添砖加瓦。 这就是实际情况,也是齐烨讨厌读书人的缘故。 但这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眼光局限性,让齐烨无意识的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齐烨的刻板偏见来源于官场,来源于士林风气,来源于他所见到的读书人。 之所以能见到,是因他本身在混一个相对比较高端的“圈子”。 人的目光是有局限性的,天下读书人当真是全都没有傲骨,没有爱国之心,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自然不是,要说最具书生意气,最有读书人傲骨的,眼前就有一位,吴俊杰! 为什么齐烨只见到了一个吴俊杰,其他全是吴老二? 从俩人如何结识的就能看出一些端倪,齐烨入狱,是在监牢中遇到的吴俊杰。 如果齐烨没有阴差阳错下入了京兆府监牢,那么吴俊杰的下场只有两种。 一,曝尸荒野,成了无名尸。 二,张瑞山得知了吴俊杰的情况,将人放了,可吴俊杰依旧要螳臂当车在贪墨官粮一事上不依不饶,最后还是曝尸荒野,成了无名尸。 有傲骨,心中正义的读书人,有,不是没有,虽然少,可不代表没有。 只是或许大部分都如吴俊杰这般,在监牢,或是在其他地方遭受不公的对待,挣扎在齐烨看不见的“底层”中。 因为看不到,所以齐烨厌恶读书人,甚至将读书人和键盘侠划上了等号。 寒门难出真正的“官员”,这句话有很多的解读。 其中一种解读就是,出身不是太好的读书人,一旦成了官员,要么善到了极致,因为他和底层百姓有共鸣,可以共情,要么就是恶到了极致,他比谁都不想再成为一穷二白的老百姓。 从表面上来看,后者居多。 善到了极致的读书人,没法在官场上生存,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爆发,然后死去,另一条路是沉默,被同化,要么初心不改,死于孤掌难鸣,要么随波逐流,慢慢腐化。 这也是为什么支持齐烨的人,很少,假以时日会越来越少的缘故。 现在一些读书人支持齐烨,可齐烨看不到他们,能看到他们的都是“同行”,国子监、士林中人、读书人。 看到的人,会打压支持齐烨的人。 “同行”打压,齐烨看不到,也提供不了帮助,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身败名裂乃至身死,就是随波逐流,慢慢同化。 就算这些人在“打压”下侥幸生存了下来,随着步入官场,随着进了一些其他圈子,还是被打压,还是落得个身败名裂乃至身死的结果,或是随波逐流,慢慢同化。 哪怕他就是幸运女神的初恋男友,运气好到逆天,侥幸生存了下来,随着地位的上升,圈子更加精英化,权力化,面临的危机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再继续当异类,别说身败名裂,身死都算是起步门槛儿了。 余大贵的一番话,让齐烨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殿下。”看完那一摞子纸张的段平抬起头:“扩建书楼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殿下既无法令读书人改变,那便造就出无需改变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