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光刻机(2 / 4)

户模棱两可的情况下签订了设备合同。

黄瀚阐明观点,中国是泱泱大国,必须进军高科技领域,万万不能迷信“造不如买!”

因为西方列强随时都有可能翻脸,我们想买的大有可能买不着,或者给我们的价格是市场价的数倍。

这种话题在座的都感兴趣,大家各抒己见。

有了共同的话题,酒好喝多了,黄瀚亲自做服务生,频频给学者们倒酒,几轮过后,城府很深的学者们被打开了话匣子。

然后他们不知不觉中就被黄瀚把话题带到了光刻机上。

光刻机的本质其实与投影仪加照相机差不多,以光为刀,将设计好的电路图投射到硅片之上。

当下国际市场上的集成电路制程还停留在不到四百纳米的时代,能做光刻机的企业,少说也有数十家。

日本尼康凭借着相机时代的积累,在半导体产业全面崛起八十年代,在属于日本的八十年代,尼康是当之无愧的巨头。

中国人喝点酒不是载歌载舞,而是吹牛逼,德高望重的学者也不例外。

当黄瀚叹息为什么我们中国做不出光刻机之时,理解国内先进科技的他们立马就不乐意听了。

几位科学家掰着手指列举国内光刻机的发展情况,阐明跟国际市场的差距其实不太大。

黄瀚提出自己的观点,既然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等高校携手研制的光刻机并不过于落后这个时代。

那么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为什么不可以跟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等高校申请合作,力争把中国自主研发的光刻机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黄瀚在后世特意找了有关于中国光刻机发展的一些文章和资料看过,当时觉得痛心不已。

其实在一九八五年之前,我国的光刻机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正在蓬勃发展中,不断的研发有可能达到世界领先的地步。

要知道,后世响震全球的asl公司,在此时也只不过是个新公司、小公司而已。

改革开放没多久,许多国际大公司对中国市场不屑一顾,他们普遍认为,中国人平均年收入才二百美金左右,太穷了,哪有购买力?

因此国内光刻机项目其实并没有什么强大的对手前来竞争,

为什么我们国家在一穷二白时光刻机领域反而不落后?

经济发展到了世界第二,光刻机领域反而落后了两个时代!

那是因为我们拥有体制的优势,九十年代前都是将全国科技精英们的精力集中在科技的发展之上。

科技精英们肩负国家重托,带着使命感工作,发扬艰苦朴素的集体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们在积贫积弱的六七十年代就能够研发成功“两弹一星”就可见一斑。

改革开放后,一切向钱看,做什么都讲经济效益,于是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声音喧嚣尘上。

研发光刻机费钱没有经济效益,故而自废武功了。

黄瀚在几位国家科技界的泰斗面前大谈光刻机的重要性,大谈赶超国际水平的必要性。

还描绘了“钱景”。

黄瀚不是瞎吹牛逼,他的言论出处绝大多数来源于后世网络上的分析资料,来自于分析家的文章。

在座的几位大拿都是泰斗级人才,他们听了黄瀚的分析后都认可,都对黄瀚刮目相看。

人才难得,具备战略眼光的人才更是难能可贵!

华校长和谢书记、叶主任等等目光交流,都含笑点头。

他们同样知道世界将要进入计算机时代。

半导体领域会迎来技术革命,微电子产品之一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体积越来越小容量越来越大是必然趋势。

没有先进的光刻机如何制造从世界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