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打听,刘苏儿得知少林寺山下有十多个村子,和少林寺田产相接的,一共有两个村子,分别是钱家村和乔家村,那日领头前来少林寺闹事的钱保长想来就是钱家村的人,至于有没有乔家村的参与,现在还不好说。
刘苏儿思忖,若是直接去了村子里打听,必会惹他们反感,他们对自己也不会说什么实话,说不定还会给他们留下口舌,让他们有了理由再次去少林寺闹事,所以要么是趁着晚上夜深人静时,直接去村里找出钱保长的家,逼问出是谁撺掇他们的要么乔装改扮,化成另一副面孔,前去悄悄打听,刘苏儿选择了后者。
他下山之后,遇到了一位走街串巷卖小物件的货郎,手里拿着一根手腕粗细的竹竿,这根竹竿上又横着穿着几根细点的竹竿,细竹竿上挂满了各种饰品和玩具,这种货郎常行走在乡村之间,定然不会惹人怀疑,刘苏儿掏出二两银子将他的这些货物全都买下。
除此之外,刘苏儿知道自己的服饰和外貌钱家村的人都能分辨得出来,他又花了一贯钱,将自己的外衣和对方换了,这位真正的货郎想不通刘苏儿此举何意,刘苏儿的衣服较新,就算不给他一贯钱,他也愿意跟他换,同时还将自己的帽子送给了他,有了这顶脏兮兮的帽子,刘苏儿俨然变成了一位寻常的货郎模样。
换完以后,刘苏儿又问了这竹竿上货物的价钱,省得在这些细节上除了岔子,货郎告诉他后,便欢天喜地地离去,想不到竟然会遇到能将他所有货物都买下的人,货郎走得很快,大约是怕刘苏儿反悔。
刘苏儿跟着来到一条小河边,捡了一些枯枝败叶生了一堆火,火燃尽后留下一堆灰烬,刘苏儿将这些灰烬和着水,调出一把黑灰色的泥,然后仔细地对着河水涂抹在自己手脸上,这么一来,他看起来就像是常年在外行走,脸上被晒得黑黑的样子,恐怕自己对着镜子,自己也难以认出自己。
做完这些,刘苏儿便挑着竹竿,向钱家村行去,走在路上,他想起自己声音也能被村里的人认出,因此他不断地大声吆喝着:“过来看看哪,用草编的蝈蝈,青蛙,竹哨子,针线,宝石手镯,玉观音,能驱鬼辟邪的桃葫芦……什么好东西都有,大家快来看看吧!物美价廉,童叟无欺!一两个铜板一件……”
一边走,刘苏儿一边大声吆喝,浑然不在意路边田里人投来的异样目光。
等来到钱家村外,已过了晌午,刘苏儿的声音已经喊得略带嘶哑,听起来和他原来的声音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刘苏儿的想象中,钱家村既然会和少林寺闹这么大动静,就为了一些田地,想来定然是十分贫困,村民们大都食不果腹,可是到了以后他才知道并非如此,钱家村虽然是村子,但家家都是一副不少食不缺穿的温饱之相,非但有不少鸡鸭在村子里闲逛,还有不少狗盘坐在各家门前,只看这些狗都肥肥胖胖的,那么这些人家也不至于吃不饱饭。
奇怪的是,这些狗见到刘苏儿这个陌生人,竟然没有此起彼伏地吠叫。
这就让刘苏儿更知道这些村民富足,所谓狗不嫌家贫,越是穷苦人家,狗越是忠心,见了外人定会狂吠,而富人家的狗,想来多半就是爱理不理的,其实刘苏儿想错了,这些狗之所以不叫唤,是因为他身上所穿的货郎的衣服,这货郎常年穿行在各个村子里,身上带着一股气味,让这些狗儿闻起来觉得无害,因此便懒得叫唤了。
到了村口,刘苏儿大声吆喝,很快村子里的孩子都围了过来,被他竹竿上的各种玩具所吸引,一直流连不去,有几个孩子甚至跑回家去,央求家中大人给钱来买。
也有一些大人和老太太前来购买针线等物,谁都没有看出刘苏儿原是那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围着他的人大多都买到了自己所需,逐渐散去,只有一位留着鼻涕,看起来有些邋遢的孩子因为没钱买,却又等着骨碌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