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摘篮子(1 / 3)

丝路禁地 龙飞 1857 字 3个月前

“叫我去白渣那里摘篮子?”

“对,顶爷是这么说的。”原四海在电话里说道:“他专门交代了。”

所谓的摘篮子,是古行里特有的“专业用语”。很早之前,古行的生意套路比别的买卖多,尤其是到了年底,大家都在想办法出货,有点淡季打折的意思。

那时候,很多商人聚集到一个地方,把自己想出的货放在一个篮子里,标上价格。篮子挂了一排,有的买主看上货,就会把篮子给取下来。

时过境迁,这种买卖方式早就不时兴了,但是摘篮子这个行话一直保留了下来。到了现在,摘篮子里面,其实有点类似拍卖的意思。

华阳周围每个地方都有古行,都有市场,同样一件货,可能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价格。比如说这件货成本是100块钱,有人愿意出200块钱买,但是货主会琢磨,是不是还有人愿意出300块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货主的货物价值最大化,各地都会有一个德高望重能服众的人,出来把买家和卖家召集在一起,货物公开亮相,然后买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价,最后价高者得之,很多卖家都愿意这么干。

负责组织活动的人,按道理说就是个大掮客,他召集人凑局,等到每笔交易成功的话,这人会从中抽取一点好处费。这等于是三方共赢的事儿,所以摘篮子的情况长盛不衰。

在华阳和新城这些地方,最有名的凑局人叫白从文,外号白渣。老白家在古行混了好几代,但他们从来不走武路,只做正经的生意。生意最兴旺的时候,白家的至宝斋分号都开到南方去了。

从十几年前开始,白从文就组织人凑局摘篮子。这种事情,不是谁都能做的,摘篮子的时候,必须得保证买卖双方公平公正,谁都不能仗势欺人,白从文从中间抽取好处费,就要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给摆平。这就得要求凑局的人有相当过硬的人脉关系,每条路都得趟的平。

白从文是块金字招牌,十几年前开始凑局摘篮子,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不管卖家还是买家,都愿意到他那里去。白从文可能就从里面尝到甜头了,自己的店干脆关门,专做凑局抽水的生意。在华阳本地的土话里,渣这个字有捞钱的意思,白渣,就是白捞钱。

白渣这个人其实算是很精明的了,他专门凑局摘篮子,自己从来不去搞货,也不卖货,这样就避免了跟陆放顶赵三元这种大佬产生冲突。凑局很稳当,只要能镇得住场面,一年四季都断不了进项,只不过挣钱没有赵三元他们挣得多。

“都这时候了,还去摘篮子?”我本来心里就一直比较低落,还有点烦躁,陆放顶好容易出现,就留了这么一句话,又无影无踪,我就感觉更烦:“这些事,叫你们去做不行吗?”

“顶爷既然这么说了,肯定是有道理的,你先不要急。”原四海在电话那边解释道:“你想想,顶爷可能平白无故就让你去白渣那里摘篮子吗?他说,白渣这次凑的局里,有一件货是你必须拿到手的。”

“什么货?”

“他没明说,就说你只要去了肯定会知道。别的东西,我们不染指,但那件货一定要拿到。”

“我用什么去拿?用我的脸?人家肯赊账么?”我点了一支烟,感觉这事太扯淡了。白渣凑的局,是附近几个地区古行里最大的局,摘篮子的人里面,有些人不显山不漏水,但家底都非常厚实,一件货最后让抬到上千万价格的都有。

“钱不用担心,顶爷有安排,小杜他们会凑一笔钱交给我,你到时候只管看货,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我抽着烟自己想了想,原四海说的也没错,陆放顶是什么人?他怎么可能让我去做一些毫无意义又毫无价值的事情?既然他说让我去,那必然有他的理由。

我有一点担心,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