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原以为这只是一句受害者有罪论。 但后来发现,放我身上不就是这样? …… 昨天有一位本科的同学刷到了我的b站账号。 看了我最近的专栏吐槽近况。 说一开始看了觉得我挺可怜的,然后翻账号动态往下滑拉,看了看我最近的作品。 结果往下翻翻到了他的照片,认为我有几千粉丝,在几千人面前曝光了他的照片,侵犯了他的肖像权与隐私权。 然后微信加我好友,把我叫回他的寝室,跟我说这件事儿来着。 一番沟通之后才算解决问题,重归于好。 对此我在此忏悔,发着动态也是抱着一种『在其他人觉得信任我,感觉我很好时。』 『我偏偏希望他们能多看到我不好的一面,我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好,我也是人类,是人就会犯错。』 『所以比起让人只看到我正面的一面,我更希望不要过多隐藏自己黑暗的一面。』 『怕这样会掉粉,也可能被人说活该,然后谴责几句——但明知道会这样,我还是会选择自爆出来。』 『并在他人接受了我的优缺点后,对我失望的人会取关,还愿意和我交朋友的人会留下,并接受满是缺陷的我。』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心里饱含的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感情。 前两年先上22年自主实习,然后又是考驾照,平常就和老师学画和练琴。 那会儿我实际上就去亲戚家的平面设计社自主实习了一个月左右,随后就回来接着钻研自己的东西了。 再加上扩招生比其他人晚半年,时间专升本考试也晚了整整一年,才能在次年24年报名。 所以我似乎一方面在这几年间,就是第一本小说写了4年150万字完结。 就是练了4年小提琴4级,受老师推荐,象征性的去哈尔滨大剧院演奏锯过一次木头。 一边全力跟老师重新过了一遍素描,速写水粉的基础,今天又学会了油画,以及国画的一点皮毛。 但或许可以称作为曲高人寡。 我只是在艺术上一个人钻的时间有点儿久而已。 人情世故和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完全没注意到。 简称社会废物,啥也不是(自嘲)。 所以像这次的事就暴露出问题来了。 我平常始终独来独往,很少给人拍照画头像练画。 也不善交往,我的交往方式就是『以画交友』。 初次见面想跟人打好关系,我觉得我不擅长说话。 我说话总是说不到重点。 就跟写小说一样,很多字数后才会承上启下,引得想说出的话(中心主旨)。 所以经常被人打断,但从初中改到相对也没改成。 就比如说控制不住自己的语调,在夸人的时候衷心的在夸,结果对方说以为我是在讽刺他的次数也不少。 因此在意识到作为大学同学,之后应该作为朋友相处很久时。 我的反应便是这样—— 先是给寝室室友画了一张。 不过那会儿是刚到的时候,还记得跟人说一声再拍照。 然后画完给人家看,这就是我代替『你好』要是诚意的方式。 不过包括我在内,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照相。 所以在昨天,因此对我表示不满的朋友当时拍照时也是这样。 那次是没有说话,只是把相机对准人家拍了照。 因为认为正常人不愿意的话,正常的反应应该是双手在前面挡着,或者摇了摇头。 那样的话我就不会拍照了。 但人家没有做出这样的反应,我就当做了默认。 于是画出来,然后将手机上的原版图片和速写板上画出来的版本,一起交给对方给人看。 原本是
寻找个人之理本身的缺陷(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