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消散如烟(2 / 3)

对佛教的政策,他采用了阳奉阴违的方式,表面上给大和尚尊崇的地位,让普天下百姓信仰佛法,但实际则限制着各寺庙的地产及僧侣牒证,言外之意就是约束和尚们的影响力。

因此,姚广孝未经官府批准就在一个小渔村擅自组建寺庙的行为,实质上是向着老朱挑战权威的迹象。

平民自行建立小型的礼拜场所并无大碍。

问题在于这个礼拜处若产生了负责人士,并将宗教力量嵌入党派的地方统治,这无疑是一起重大的问题。

“请你放心,伪造圣旨的事情我是不做的。

这一回,我的确得到了皇上的旨令。”

对于胡轲的疑问,姚广孝自知理解其中意旨。

但这次并非毫无预备,而是赌上了一场风险的游戏。

出发前他深夜再次拜访了燕王,在将自己的计划详述后,燕王并不坚持自己的主张,而是直接派了人手去中书省通了口信。

借中书省副部长这个亲眷之助的优势,这次的活动确实得到了朝廷官方的认可手续。

这次他带来了不只是花钱请来的技术员工人,他还带着真的由皇觉寺支援派遣的僧侣,以备临时助力。

那个午后,姚广孝与燕王的密谈,并非仅仅是彼此意向的显露,而是为随后的具体行动设定了大致的方向与方案。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时的姚广孝身处于困境,一旦投靠了燕王,自然无需藏着掖着。

他对当前的情况毫不掩饰地全部倾吐出来。

面对这种坦率的态度,朱棣的内心满是畅快。

两人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去建造一处小渔村的寺庙,以解决即刻面临的就业危机,同时又能成为联络与合作的基础。

这间寺庙虽不在应天府内,但却接近京城。

这对于姚广孝来说已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落脚处。

另外,这一举措将小渔村作为天界寺与外部交往的一个前哨站。

有了便于相互交流之地,他们的后续战略也更加明朗。

按照燕王的指令,事情看似不合规则,却也让负责天界的方丈左右为难。

毕竟,这一行动对寺院来说是一种贡献,无论从弘法还是安抚民间信仰层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所以,对于一个“送上门来的好处”,寺院方正心安理得地作出了回复。

决定执行后,姚广孝带着庞大的队伍出发了,村民见到这样盛大的场景感到震惊。

随着人群的队伍愈拉愈长,所有人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激动,有人甚至泪如泉涌。

村民深感,这次仿佛是朝廷意识到了民间疾苦,大肆建设寺庙,展现出君王的恩赐。

而在队伍旗牌之上标注的燕王府标志更是增添了人们的信任,确信这一切乃是君上体贴民众的安排。

不待姚广孝有所言,围观的民众已然纷纷跪地。

看着这一幕虔诚的信徒们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起初姚广孝有些惊讶,但这很快便转化成了内心深处的喜悦与策划。

既然无法直接劝阻人们对皇帝的敬仰,他选择在一旁默默地坐佛念经,以示敬意与支持。

这样的场景,甚至令胡轲觉得自己又不慎触碰到了命运的轮轴。

在天界寺和燕王的支持下,村民们自不能闲散。

因此,那个原本偏远的小村庄,仅用数日,就建成了方圆十几里最为庞大的寺庙之一。

不仅规模惊人,寺庙中的神像也统一更换为由天界寺请来的巨型雕塑。

此外,由于天界寺提供了足够充裕的费用,在最后阶段,姚广孝干脆慷慨激昂地决定,为几个主要的佛像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