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感到吃力(2 / 3)

整个事件的影响不大。

仅针对单个藩王的行动目的简单明了——试点。

所谓“试验”,意味着 ** 已经准备承受计划失效的风险。

然而,在姚广孝这里,这场游戏不允许失败。

身为应当归宿于初点的大和尚,在这座城中他已经无路可退。

此刻仅存的生命线便是凭借这一份献给燕王的新策而得以延续的,若连这份寄予期望都最终破裂,他的政治前程,便将断然毁灭在这片最后之地。

面对这样的紧迫局面,即便是惯常显得老道冷静、稳健的姚广孝也开始露出了慌张的神色,深知这次的机会对他极其宝贵。

倘若把握不住这次,未来的复出之路将会格外艰难。

“胡先生有何高见尽可直陈于我。

姚某今日特来寻求指教。”

在迷茫与急切之下,他只得挤出了这样的话语——虽然是例行公文的客套之词。

这一刻,吴可从余昊的表情上察觉到事态有些异常,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假设或许成为了现实。

余昊所说的那些言辞,既是他对最后防线的坚持,也是这些年经历带来的智谋所给予他的最后一道面子上的保障。

然而,对于吴可来说,等待他答复的这段时间内并未即刻回答余昊的问题。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尽管他的步伐逐渐缓慢了下来,但在那缓慢中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方向。

这样的动作透露着他对吴可微妙而沉重的情感,同时也展现出他的谨慎与深沉,不急于做出回应的态度显露无疑。

面对吴可如此姿态的变化,吴可在心理上感受到了更多的紧张与不安,这个时候甚至不再有勇气打断对方的思索状态,以免打破这份宁静。

在这段思考的静默之间,吴可甚至考虑了自己的全面退出,选择返回乡村重新集结力量,准备迎接可能的挑战或失败。

在理清自己的撤退路线后,吴可的紧张感稍有所减轻,他找到了一点心灵上的解脱,但内心的狂跳依然持续,脸上原先的恐慌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

此时他已经做好面对最糟情况的心理准备,继续坚定站立,静静期待吴可给出一个回答。

正当这个时候,晌午的阳光透过狭窄的裂缝投 ** 来,照亮了这片幽暗的地牢,也为吴可以一天中最高亮度照亮了路。

而这时的吴可,将目光停留在那个狭小的日影上,迎接到了这一整天中最辉煌、最耀眼的阳光。

但即便是在那强烈的光芒与尘土交杂的对抗中,它仍展现着自身的光芒与辉煌。

然而,这份长时间缺席的强烈光线,对吴可的第一反应并非完全温暖,反而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刺眼,仿佛是在提醒他对世界的新观察、新感受。

虽不能说彻底解除了地牢内部阴郁的气氛,但它用另一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伤及了他的视觉感官与心理。

就这样,当深思熟虑多时的吴先生转身看向吴可时,并没有如预料般的愁容,而是眼中呈现出的是一副血红色、湿润而泛泪的表情。

在这个令人惊讶的画面中,吴可见到了从吴科眼眶涌出的眼泪,这让之前通过阳光的照射了解诏狱内部实况已极为震惊的吴可,此刻更是倍受打击。

通过这份光线照射,余昊清晰地看见,诏狱内的环境状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得多。

当初出于精心设计的选择,这里的条件远比普通的牢房更为清洁,但也正因这些独特之处,使之与其他地方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诏狱四处可见的,是一些由鲜血染成的痕迹。

这些污血在昏暗环境中往往不易被察觉,它们与诏狱的金属笼交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