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争议与责问(2 / 3)

一顿饭食有保证,拥有的时间也足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反之,若是逃出那个缺口,胡轲这一辈子,想要通过正当途径再次登上历史舞台,可能会面对比现在更为复杂的磨砺和挑战。

无奈之下,胡轲只能沮丧地回到座位前,拿起桌上的茶杯却发现里面已是空的了。

在这个瞬间,胡轲显得有些焦躁和烦乱。

不再考虑君子风度和仪式感,他拿起桌上沉重的水壶,毫不顾忌地对着嘴巴倾泻出热水。

那副狼狈和狂暴的样子,连身旁一直保持平静的姚广孝也感到一阵心疼和不忍。

姚广孝向胡轲说道:“你不用多想了,就算你能从小道跑出这道门扉,皇室那里的高层也不会让你就此逃脱,毕竟那是有精心设计防御结构的了望塔楼。”

他继续说下去,“你了解过部队里的制式弩弓吗?我确实亲眼见过。

士兵经过充分训练,精准打击任何预射的目标,无论你的速度多么快捷灵活,也无法避免他们的追踪。”

姚广孝和胡轲之间的相处时间已长,两人心有灵犀、情感相通。

他们曾共处在一个简陋的小村庄寺庙,关系逐渐亲近。

在短暂对视后,姚广孝就能明白胡轲的意思所在。

当两人的对话让在场的徐允恭稍稍放松之时,脸色紧绷的表情也开始舒展,似乎从中解脱出不快的心情。

继续阅读!

徐允恭的声音也不再那样刻板和僵硬。

“姚大师,这点实在有些担忧过多。

这里的设施乃是用于接待宾客的别府的一部分。

当初毛骧修建这庭院时可谓精雕细琢,对于常客的来访自然不会忽略安保细节。

上任以后,我对整座监狱进行了全面审查。

在这特定的空间中,没有任何可能性从外界得到监控,所以这里绝对是安全的。”

说完,徐允恭的眼神锁定胡轲,传达的信号异常明确,他给予这位姓胡的朋友最为合适的安排,心中对他的态度亦无防备。

而胡轲在此刻选择居住的临时处所本身,也是诏狱内最为理想与安全的环境。

“不用担心,虽然我也惧怕死亡,但生存的方式绝不是苟且偷安。

将来的一天,若能从这座皇庭之地出走,定然是凭借正大光明的方式,”胡轲的声音充满了自信。

胡轲此刻已做出决断,决定开启新的人生篇章,但却决然不会是在避风港外、见光就萎顿的那种存在。

若是那样子的话,直接顺应灾变终结于彼处或许更为适合。

作为一位行走在人间的大丈夫,理应光明磊落地面对一切,即使是面对逆境,也要低垂着肩膀,等待天时到来。

刘备那警示世人的金玉良言,每一个聆听或思索者皆有自己的感悟。

在胡轲身上,这条格言展现的则是迥异的价值与影响。

正如同看待刘皇叔时的三个不同心理阶段一般。

初涉世界,多从旁人口述或书中了解,往往认定刘皇叔是宽厚仁慈的君主形象。

随着成长、与世界的 ** 对话,逐渐发现刘备的这套说教,于青年人眼中秋毫必究、近乎矫情,其中不乏自我塑造的痕迹。

尤其是解决了部分困扰,虽这些困顿时有波折但实际影响力甚微时,个人的信心爆棚。

不觉中,便开始不自觉地带入曹魏的角色,一时谈论宇宙间的风云,盘点历史上的英雄,甚至醉后的美梦中都幻想着自己能成为那个以槊作画的曹孟德。

但是人生之路,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历程让你最终洞悉现实的本质及自己的角色。

钱塘潮来,方显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