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进士,真正的进士就是一甲了。
一甲中头名则为状元,次名为榜眼,再次为三名,也就是探花。
且不论头三,只说光是能入三甲便已是天大的幸事。
有些苦寒人家大多只能止步乡试会试的,能登极入殿试的就很让人佩服称赞了。
不过,万事总会为富庶贵人让开一条道路。
以上是秦嵘国绝大学子必要走的路数,但若是如苏重朗这样的京都世家出身那就又不一样了。
且苏家又是世家之首,家底深厚,官宦传代,深受帝恩。
苏重朗又拜入名家大士许学究门下作读书子弟,那么在秦嵘科考规则里,他就可以扶摇直上许多步。
像普通寒门之子要先经历起的县试、府试以及院试,他已不用去了。
此番春闱会试,似苏重朗这种总是颓废学业的,自然没那个底子去参加。
许学究的众多弟子中,唯有他还要在此番科考中以乡试考起。
乡试一般放在八月秋闱,称为秋闱,春闱科考本没有他的事。
但可惜,天大的事闹不过帝皇欢心。
东宫与苏家联姻是大喜事,或许是当日在天鼓楼之宴上承帝得知了苏重朗也要科考一事。
总之,圣旨上破例开恩,只此一次。
春闱科考中不仅是会试,可乡试会试一起紧着办,先行乡试,乡试过后再隔一个月会试,一切由礼部操持。
继续阅读
苏父精明,自然知道,这是圣上在给苏重朗机会,看他有没有本事抓住此次圣恩。
若有此资质,也不必得个一年半载,直接乡试加会试,扶摇直上。
只待来日殿试,赶上东宫喜事,苏女入宫,苏家就可再添辉煌。
许学究听闻此事,也只是冷哼一声,当着苏重朗的面说他生来好运。
苏重朗自己还未踏入官场,自然看不出这些弯弯绕绕,别人说什么他也只是笑笑,不往心里去。
自那日回了府后,他只是乖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抄书。
乡试需要考究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各自三日,算下来一共就要考九日。
四书五经,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则为《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像《论语》、《孟子》、《诗经》、《礼记》这些还好。
别看苏重朗是纨绔,但他亦是苏家嫡子,像《礼记》、《论语》等这些是自小就在府中熏陶到倒背如流的地步。
世家之子,礼义廉耻、孝悌忠信是基本。
不管你再纨绔,礼教不可废。
而《诗经》也不必说。
纨绔们也是贵家公子出身,又不是街头混痞,聚在一起,吟诗作对胡扯几句,那是基本,肚子里真没半点墨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为什么苏重朗可以跳级从乡试考起,其中门道就在这里了。
这就是寒门出身和世家自小教养起来最大的不同。
世家可以走特殊待遇的捷径,并非全然是权势压人,是天生所经历的就已截然不同、大相径庭的缘故。
秦嵘就是如此,世道亦是。
浮生藏春:嫂嫂,这厢有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