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章 人人都爱苏东坡(8 / 9)

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苏东坡倒是最先反应过来的,眼前一亮,赞叹道:“想不到世间真有这般神奇的手段!呵呵,几位高人,来来来,先喝上一杯!”

说着提起一只酒坛子,亲手斟了四大觥酒:“请,请,不用客气!”

萧峰目光大亮,道声多谢,抢着接过来一扬脖,一饮而尽。苏轼目光一亮:“痛快!”

这可是苏东坡亲自斟的酒,毕晶也灌了一大口,当时就是一高兴,这什么酒,酒精度这么低的?比茅子可差远了!

但跑了这么一大段路也着实渴了,就跟啤酒似的咚咚咚一口干下去。喝完一抹嘴,学着萧峰模样一挑拇指:“好酒!”心说,可惜是常温的,没有冰镇未免美中不足。

苏轼呵呵笑起来,赞道:“果然都是高人!我来介绍……”说着一指那霍骞甫:“这位是密州太守,霍翔,霍骞甫!”

霍翔看这几位明显不是什么官员士绅,但见苏轼客气,也只能微笑着见礼。

“这是内子,这是朝云,这是小儿苏迨、苏过……”

心说这就是王闰之和那个著名的朝云?

见这一温婉一娇媚的女子,毕晶母老虎急忙一一见礼,倒也似模似样。

搁在平时,毕晶说不定还要好好客气客气,夸上两句漂亮之类的,可现在火烧火燎的,哪儿有这心思啊!

苏轼明显看出他心里有事,笑了笑道:“刚刚诸位说故人有信,不知道是那一位故人?恕苏某眼拙,几位看起来可有几分眼生。”

不伪饰不做作,豪放爽快中带着潇洒,苏轼的态度无疑很能给人好感,萧峰和杨过目光中不又露出欣赏之色。但毕晶却一愣,奶奶的,我刚刚就是顺口一喊,哪儿有什么故人来信?

不过好在编瞎话的功夫那是早就练就了的,章口就来道:“是陈慥先生,不过信么,是口信!”

心说我可没瞎说啊,的确是那个妻管严惹得事儿,就算他不肯帮忙,借用一下名头,他也不会生气的是吧?

“是季常?”苏轼双眼一亮,“他如今何在?当年黄州龙山一别……”

“他在登州!”毕晶知道这种文学人士的毛病,一旦有所感怀,说起来可就没头了,恨不能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回忆,急忙截断话头道,“他有点急事,请坡公速至登州一会!”

苏轼一愣:“哦?季常竟然到了登州?究竟是何事,这般急切?”

“这……”毕晶看看霍翔等人,迟疑了一下,附在苏轼耳边,轻声道:“坡公还记得当年登州阿云之案么?”

他说这话,心里可有点打鼓。当初登州阿云案闹得沸沸扬扬,但当时苏轼应该正因为服父丧身在蜀中老家,服丧期满又娶王闰之,到第二年才翻离蜀返京。应该是没有掺和这件事。

就算他身在东京,那年他也才刚刚32岁,还是个官场新丁,朝中大佬们吵架,也轮不到他说话掺和。

这案子他熟不熟悉,甚至知不知道,都在两可之间。

但不想苏轼就偏偏知道。

只见他目光一凝,皱眉道:“阿云案?怎么,是有什么反复么?难道有人又要拿此事做文章?”

苏轼这么快就猜到事实真相,毕晶大感意外,这位大宋朝头号聪明人真不是吹的啊!点点头沉声道:“不错!是以……”

“你不用说了!”苏轼几乎没有丝毫迟疑,立刻道,“我们现在就走——骞甫,烦劳备车!”

PS:霍翔知密州仅一年,其字不可考,但苏东坡要跟他说话,不能直呼其名,只能借用了晚清大臣霍翔的字“骞甫”。

东坡知密州时,词风一变,名篇无数,“豪放词”由此肇始,至此宋词风格气象别开一面。

本来想好好写写坡仙,只恨笔力实在有限,写得极其拉跨,非不为也,实不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