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古诗词里,现在用在这里未免太合适,也太美了。
能把照下来的月光看成冰冷的霜雪,这心得冷成什么样啊?
随着几声干净的古筝,镜头转换到舞台的另一侧的阁楼之上,合唱的任秋同样现在窗前的栏杆,抬头遥望如钩的月色。
他背后是一片雨幕,烛光微颤: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他的声音里同样透着寂寥的思念,在歌声里传达感情,这是他最擅长的唱法。
无论是央视的舞台布景、还是他们唱出来的词曲,都透着一种美,对这种典型的中式相思,听众理解起来毫无障碍,一下就能带入进去。
他们就这样站在舞台两端合唱: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
这是典型的古诗词写法,明面上写得是花,但其实是人。
吉他、弦乐、琵琶、古筝……所有的乐器在五声音阶里完美地融合起来,共同组成了这份萧瑟的离愁。
“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
唱到这一句时,他们有意地把“断”字延绵拉长了一下。
听到这个被拉长的“断”字陈楚悦一下就意识到,这歌词的熟悉感来自于哪里了。
这分明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在幽居汴京的某个晚上,已经破国的南唐后主无言独上西楼,看着如钩月色,满眼只有只有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他想着故国,思绪油然而生。
这首词的下阕就是鼎鼎大名的千古断肠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丝”可以剪断,可以理清,但“思”却不会,抽刀断水水更流,愁绪只会延绵不绝,没办法停下。
这里的“影子剪不断”和李煜这首词的巧思如出一辙!
唱到这里,热闹的乐器合奏渐收,只留下林夏一个人的独唱: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她的这一句独唱,尤其是唱到“双”这个字的时候,加了一点破碎感的细微颤音,听得陈楚悦心都碎了。
这一句之后,古筝的独奏响起,给整首歌带来了独属于中国风的古典美感。
间奏时,他们两人都动了起来,方向却恰恰相反,林夏离开了伤心的湖面,回到了房间。
光影也在渐渐变换,弯月变成了满月,加上了一些落花特效。
林夏伸手,接住了飘进来的落花,继续开口唱:
“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
镜头切了林夏这边的近景,她的眼神看着窗外: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
此时来到水边的是任秋,他背后的雨幕已停,水中映出了满月——
“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因为这首歌的节奏很慢,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会有一个长音,林夏就在他唱的这个长音上以稍快的节奏加着和声:“……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
这个唱法叫轮唱,差不多就是人工造回声的感觉,此起彼伏的,变化更多一些,并不是传统的齐唱。
因为林夏的时间线比任秋慢,第三句的间隙她就直接吟唱,等到最后赶那一句合唱“呼啸沧桑……”
她唱的这几句都不是原调,而是刻意做了变调,更像是在间隙里发出质问,这天下兴亡,谁的江山又有什么关系,无论是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