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书院教场内,不少贡生纷纷将自己所写的策论递给同伴,热切地期待着对方的点评讨论。
“周兄,你这篇策论真是笔力千钧,字字务实,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子云兄的治水论也是不同凡响,直指水患之根源,见解独到,令人佩服。”
“但若要论文采斐然,兰台兄这篇描述南北州县百姓生活的文章,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这些聚在一起的贡生们,都是书院中的佼佼者。
而其中薛季延与姜纶二人,无论是文采还是品貌,更是令人瞩目。
这时,有人提及:“前几日,我有幸拜读了伯熙兄的《云补苍山缺处齐》,真是惊为天人。各位若是有机会一读,必定会为之倾倒。”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来了兴致。
他们多少都知道颜伯熙家境并不富裕,但这并不影响众人对他的敬重和亲近,在诗书礼仪的熏陶下,这些学子早已深知以才学论英雄,而非以贫富论贵贱。
姜纶也点头附和道:“我到国子监虽不过几日,但已深感颜伯熙才学出众。今日有上好的茶水相伴,何不趁此良机,邀请他一同前来探讨学问?”
“此言甚好!”一位李姓学生闻言立刻站起身来,“我与颜伯熙住的近,这就去请他过来。”说着他便匆匆离去。
李姓学生离去后不久,便带着颜伯熙来到了教场。
颜伯熙一身简朴的青衣,神色淡然,却难掩其身上的清俊之气。
他微微颔首,算是与众人打过招呼,姜纶见状,忙上前一步,热情地邀请颜伯熙入座,并亲手为他斟上一杯香茶。
颜伯熙手捧几卷文章,轻轻递给就近的几位贡生,微笑道:“这是我近日所写的一些陋文,还请诸位不吝赐教。”
大家闻言,纷纷围拢过来,争相传阅颜伯熙的文章,他们或低头细读或轻声讨论,脸上不时露出赞许之色。
“伯熙兄的文章真是字字珠玑,句句妙笔生花,令人叹为观止。”
也有贡生不甘示弱,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递给颜伯熙,期待他的点评,颜伯熙接过文章,同样认真翻阅起来。
一时间,西厢房内书香弥漫,讨论声此起彼伏,颜伯熙不仅才华横溢,而且为人谦逊诚恳,他的建议往往能切中要害,让人受益匪浅。
《云补苍山缺处齐》传阅到姜纶手中,他和薛季延并肩而观,脸上都浮现出赞许、惊叹之色。
“伯熙兄,你的大作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姜纶微笑着说道。
颜伯熙闻言,微微一愣,随即谦虚地笑道:“姜兄过誉了,京城谁人不知兰台公子大名,这篇文章只是我偶有所感,随手写下而已。”
姜纶轻轻摇了摇头:“伯熙兄太谦虚了,此文从山川景致入手,借景抒情,又隐喻世间万物之变化,格局之大,非我等所能及,实乃佳作中的佳作。”
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后,不少雅兴正浓的贡生们,兴致勃勃地提议去后山去放孔明灯,借此祝愿此次春闱高中。
颜伯熙一向对这些附庸风雅之举不以为然,所以无心参加。
薛元初与姜纶同样对此保持疏离态度,特别是姜纶,他坚持认为这不过是那些实力不济的人,才会寄予这些虚妄飘渺的形式,若是依靠神明祈愿就能高中,那满大街都是状元郎了。
不过今日天朗气清,预计夜幕降临时,星空定时璀璨夺目,倒也让人想要欣赏下夜色。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是众人对他们的热情邀请,颜伯熙见同仁们兴致盎然,便也展颜一笑,欣然应允。
他内心不禁怅然,这次春闱若能高中,他也将就此告别国子监,踏上仕途;如若不然,自己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