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北京(2 / 3)

,队伍里几个士兵抬着担架,上面睡着一个中年大汉,那人身材壮硕,肌肉仿佛如小山一般高高鼓起,不过此人身上受了七八处刀伤,早已经昏迷不醒。

李自成道:“以后关于那个传闻别再提了,宗敏为了挽回败势,身披重甲与敌死战,身受多处重伤仍然死战不退,与这些功劳相比,一个女子算得了什么?”

李过看了刘宗敏的伤势也不禁吸了口凉气,便也不再多言,跟李自成等了等落在后头的溃兵,等人数逐渐到齐,两部骑兵加起来已经有两万出头,步兵是不可能从一片石逃到北京的了,东虏骑兵多追的又紧,输了溃散的步兵不是被杀就是被俘虏,剩下的也都逃到乡下穷乡僻壤躲起来了。

两万骑兵顾不得休息,一路西逃,两天后一支追兵终于兵临北京城下,这支追兵来源复杂,有汉人、有蒙古人、有东虏。

说起来东虏这个词,还是明人给加上去的,他们原先被叫成建奴!

建州的奴婢!

看看多么歧视的名字,不过也不能说叫错了,这伙建奴的领头有个叫努尔哈赤的家伙,原先就是一个姓李的大明总兵官家里的一个奴婢。

靠着李总兵的信任与提拔,渐渐的做大做强,后来开始带头造反,搬出了‘七大恨’这种东西来当牌坊,开始祸害辽东。

叫成东虏这个词,源头还得从天启时期一系列战役说起,刚开始明人不太把建奴当一回事,敢闹腾就镇压就是,直到一次镇压建奴的战役爆发,开启了明军屡败屡战之路。

从此明人们开始从建奴的称呼变成了东虏!

东虏这个名字也没叫错,他们并不是第一次入关,而是好几次破关而入了,每一次入关都又是屠城又抢的,把东虏这个名词解释的淋漓尽致。

东虏现在的领头是个光着脑袋,后脑勺留着一条老鼠辫的中年男人,他穿着一身华丽棉甲,身边伴随着一群八旗将领,一个光脑门上还留着划痕的青年对着他拱手道:“王爷,您看,这就是北京城!大明王朝的国都,里面有北京紫禁城,虽然没有南京那个大,但是里面曾经住过大明十几个皇帝,龙气十足,您住进去才算名正言顺。”

一旁有个同样身穿华丽棉甲的将领哈哈哈大笑,道:“十四哥,吴三桂说的不错,这北京的紫禁城,就该得是您的!沈阳那个小娃娃懂得什么,他知道怎么排兵布阵吗?知道怎么管理汉人吗?什么都不懂偏偏身居那个位置,我是第一个不服!”

多尔衮抬手阻止二人,说道:“吴三桂、多铎,你二人不可胡言乱语,否则军法处置!走,进北京看看,咦,城门口怎么跪了这么多大明官员,这是什么意思?”

原来北京朝阳门里里外外跪满了前明官员,人人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的,有些从前为大明镇压建奴出过力的甚至把官服一脱换上了囚衣,一副负荆请罪的模样。

多尔衮反应了过来,看向左右,指着跪在地上的明廷官员,得意笑道:“诸位,你们看看,这些统治大明的官员,为朱家守牧一方的官员,在我大清的钢刀下,现在跟待宰的牛羊有何区别?”

八旗王公将领听了纷纷大笑起来,看向朝阳门方向那些蝼蚁,露出蔑视的眼神。

“这些汉人就是牛羊!”

“不错!听说被朱家管了快三百年了,个个畏官如虎,畏法如刀,不知反抗,逆来顺受,简直是为我大清取代大明而生!”

八旗将领许多都是从努尔哈赤时期过来的老兵,双手沾满了辽东三百万汉民的鲜血,对汉民了如指掌,纷纷出言张狂。

多尔衮摇了摇头,指着他们一个个说道:“你们呐,都是些杀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汉民是牛羊逆来顺受不错,被圈养了上下两千年也不错,可是他们虽然逆来顺受,却有着牛羊一般的从众之心,一旦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