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朝堂议事》(2 / 3)

粮草能够及时运送到前线。同时,他还组织了一支精锐的后勤部队,负责保障粮草的安全和稳定供应。此外,李明原还积极与其他州郡协商合作,争取更多的粮草援助。相信在他的努力下,一定能够满足军队的需求,为陛下平定叛乱提供有力支持。”

刘宏皇帝点了点头,表示满意。他对李明原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并表示要亲自写信嘉奖他。同时,他也希望群臣们能够像李明原一样,积极为朝廷出谋划策,共同应对当前的危机。

随着张让的汇报结束,朝堂上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大臣们纷纷议论着李明原的举措,对他的果断行动表示赞赏。大家都期待着他能够尽快筹集到足够的粮草,为平定叛乱做出贡献。

然而就在此时,有几位大臣站了出来,他们面色凝重地说道:“陛下,如今北方冀州仍被黄巾反贼所占据,想要从幽州调集粮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啊!”听到这话,刘宏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他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悦之情。毕竟,他原本以为这个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但现在却遇到了这样的阻碍。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黄巾军的确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麻烦。这些叛乱分子在各地肆虐,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不安。他们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更是对朝廷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刘宏皇帝也感到十分无奈和焦虑。

他深知,如果不能迅速解决黄巾军的问题,国家将会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而要想彻底平定叛乱,必须要有足够的粮草支持。但如今,从幽州调集粮草已经成为了泡影,这让刘宏皇帝倍感压力。他不禁开始思考,究竟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困境呢?

宦官张让一脸谄媚地站在刘宏皇帝身边,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个建议:“陛下啊,如今这冀州地域辽阔,治理起来颇为困难。不如咱们将其拆分一下如何?”

刘宏皇帝微微眯起眼睛,饶有兴致地看着张让:“哦?爱卿有何高见?说来听听。”

张让连忙说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可以把冀州的魏郡直接划归司隶直属,这样一来,可以加强中央对该地区的控制。而冀州剩下的八个郡,则可以划给李明去管理。如此一来,既能减轻地方压力,又能更好地治理国家。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刘宏皇帝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嗯,这个主意不错。就照爱卿说的办吧。”

朝中将领们面面相觑,彼此间交换着复杂的眼神,却无人敢轻易出声。袁家的衰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中,激起的涟漪让每个人心中都泛起了不安的波澜。

“张常侍,此言差矣。”一位年迈的文臣缓缓站出,他是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声音虽不高亢,却字字清晰,“冀州乃我朝重地,岂能轻易分割?此举恐会引发更多动荡,非国家之福啊。”

张让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深知这位老臣的顾虑,却也自信自己的计策无懈可击。“大人所言极是,但眼下黄巾之乱肆虐,冀州局势已如危卵。若不速作决断,恐将一发不可收拾。将魏郡归入司隶,不仅可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更能迅速调集资源应对叛乱。至于李明刺史,他英勇善战,素有威名,将冀州八郡交予他管辖,定能迅速平定叛乱,恢复秩序。”

这时,另一位武将也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面容坚毅,是朝中的得力干将。“陛下,臣赞同张常侍的提议。冀州之乱,非一日之寒。若不及早解决,恐将危及京师。李明刺史智勇双全,定能不负圣望。况且,将魏郡归入司隶,也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的必要之举。”

朝堂之上,赞同与反对之声交织在一起,气氛愈发紧张。刘宏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群臣。他心中明白,这个决策关乎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