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张梁主动进攻》(2 / 3)

陷入了一片沉默,只有偶尔传来的衣袍摩擦声和低沉的呼吸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诸位,我们黄巾军自起义以来,为的就是天下苍生的福祉,推翻那腐朽的朝廷。”张宝的声音在厅内回荡,充满了力量与决心,“如今,我们虽遭挫折,但绝不能因此丧失斗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提议,将那些对黄巾意志不坚定的将士召集到前线来,让他们直面战场的残酷,或许能激发他们的斗志。而那些真正的忠义志士,我们应当将他们送往张宁将军统治的地方,确保我们的火种得以延续。”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将领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个既能稳定军心又能保留实力的好计策;也有的将领心存疑虑,担心此举会削弱前线的战斗力。

张梁见状,站起身来,声音坚定:“兄长之言,我深以为然。我们黄巾军虽非铁打之躯,但我们的意志比钢铁还要坚硬!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继续阅读

最终,在张宝与张梁的共同努力下,将领们达成了共识。他们开始分头行动,有的负责召集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将士前往前线;有的则负责护送忠义志士前往张宁处。整个营地再次忙碌起来,但这次忙碌中多了几分坚定与希望。

在分别之际,张宝与张梁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眼中闪烁着不舍与坚定:“如果我们真的失败了……”张宝的声音有些哽咽,“就让张宁将军带着我们的希望与梦想继续前行吧。不要想着报仇,因为真正的胜利不是靠仇恨来维系的。”

“是的兄长,我们黄巾军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张梁的声音同样坚定有力。他们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只要心中的信念不灭,他们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在神国时间6年的3月30日,春风虽已拂过大地,但战争的阴云却笼罩在中原之上。张宝与张梁,这两位黄巾军的领袖,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决定集结起麾下所有能征善战的勇士,共计八十万大军,誓要扞卫黄巾信仰,抵御来自袁绍、袁术及曹操联军的侵袭。

然而,这庞大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在这八十万大军中,约有一半的士兵对黄巾的信仰并不坚定,他们或因生计所迫,或因被裹挟而来,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张宝与张梁深知这一点,他们深知,若不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此战必将凶多吉少。

于是,在决定性的战役前夕,张宝与张梁在营帐中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交流。烛光摇曳,两人的身影在墙上拉长,气氛凝重而庄严。

“兄长,”张梁首先打破了沉默,“我观我军虽众,但军心不稳,尤其是那四十万信仰不坚者,恐难以担当重任。”

张宝点了点头,眉头紧锁:“确实如此。但若因此削减兵力,又恐难以抵挡联军之攻势。我意已决,由我亲自带领精锐四十万,坚守阵地,确保防线不失。而你,则率领余下的四十万大军,包括那些信仰不坚者,主动出击,消耗联军实力。”

张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化为坚定:“兄长此举,实乃高瞻远瞩。但如此一来,兄长将面临极大的压力,我怎能安心?”

张宝微微一笑,拍了拍张梁的肩膀:“兄弟之间,何须多言。你只需记住,无论胜败,我们都要为了黄巾的信仰而战。你带领的部队虽杂,但若能巧妙运用,未尝不能成为奇兵。记住,战场之上,变化万千,唯有灵活应变,方能克敌制胜。”

张梁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哥哥的深谋远虑和牺牲精神。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兄长放心,我必不负所托。即便前路艰难,我也要让联军见识到黄巾军的勇猛与智慧。”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宝与张梁各自忙碌起来。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