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定安元年(1 / 2)

李煜接到“寿州内乱”的消息后,第一反应不是饮马长江、趁乱取城,而是担心李重进脑子一热,派兵去支援向训。

要是真那么干,郭宗训绝对活不过三天,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容易将这位梁王太子给弄出来,岂不是前功尽弃?

理由很简单,黄州、蕲州两地,距离扬州的距离(水路)也就是三天左右,黄州防御使崔翰,蕲州防御使张琼,这两个人唯赵匡胤马首是瞻,李重进一旦敢出扬州城,他们肯定会北上潢川,去支援李怀仁。

同时,李重进掌握的舒州、和州、庐州、滁州四地守将,也要动起来,做好被偷袭的准备。

如此一来,淮河东南区域的后周军队,主要是李重进手下掌控的势力,都会被调动起来,注意力集中到寿州战事上。

别忘了,扬州东边七十公里,有个地方叫泰州!

泰州镇抚使杨信、团练使荆罕儒、东都大营指挥使胡大体等人,手中可是握着三万多兵马的,他们打不过对面的林仁肇,可要打你立足未稳的李重进,毫无压力。

李重进出城支援,杨信就敢入城杀人!

说的好听一点,李重进“如同一把利刃”,插入到膏腴之地。

说的难听一点,李重进“如同一只羔羊”,落入了群狼环伺。

幸好,李重进不是一个蠢蛋,他不但没有去支援向训,同时,还让距离扬州最近的滁州(西部)、雄州(北部)增派兵力,把自己这边围得水泄不通。

得到这一消息的同时,刘政咨、诸葛兰匆匆赶到东宫,向李煜传递了一份重要军情。

现在的太子东宫,俨然成为了“南唐前线指挥中心”。

“太子殿下,朱令赟来报,对岸的周军有大动作!”

李煜闻听,放下手中的笔,赶紧接过来军情奏表,紧张地读了起来,难道赵匡胤要对江南下手了?

看完之后,眉头稍微放松了一下。

周军在长江以北大量集结,但地点却是枞阳,位于池州对面。

赵匡胤就是脑袋被驴踢了,他也不会选择枞阳泅渡、登陆南岸的,一方面,是因为池州附近河道纵横,仅长江在这里就分成四股,要想到达岸边,中间还有十几条小河流与大片淤泥地。另一方面,池州不是什么要害地区,就算勉强攻占了,也不能迅速进军金陵,战线还会拉的很长。

唯一称得上“有价值”的,就是从池州登陆之后,大军挥师南下,这里可以绕开九江、彭蠡等重兵把守的区域,直扑洪州。

也就是自己生物老爹李璟所在的地方……

李煜一时不明所以,问道:“刘卿,你怎么看?”

刘政咨说道:“枢密院商议之后,意见截然相反。”

“哦,说来听听。”

李煜饶有兴趣,看了一眼诸葛兰,怪不得他跟着来了,“不同意见”一定是他提出来的。

诸葛兰,时任枢密副承旨,这个官职源自于五代十国时期,一般由诸卫将军充任,官位不高,南唐这边为从五品,后蜀、马楚等最低正七品。

刘政咨知道诸葛兰是李煜亲自提拔上来的,说话也比较客气:“依臣看来,周军屯兵枞阳,意在池州、铜陵一线,朱令赟将军希望尽早拿出方案,一旦周军发难,也好有个准备。”

朱令赟为人谨慎,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换个角度想,其实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足,战场形势随时变化,一味地按部就班怎么能行?

李煜点点头,说道:“朱令赟的担忧不无道理,探明枞阳周军有多少了吗?”

“枞阳地小,容不下多少兵力,目前大约聚集三万人。若是继续补兵,池州方向的情势就危险了,周军无法长期驻守,一定会迅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