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南汉往事(1 / 2)

李煜一听,摇了摇头。

刘政咨见状,不明所以,问道:“太子殿下,可否是嫌情报系统恢复太慢?”

“非也,非也!”李煜收起笑容,反问道:“刘卿,你可知道,今年新稻几月成熟?”

“六、七月份。”

“这就是了。赵匡胤虽挟兵自重,但军粮方面只能自己想办法,淮河以南的稻米,淮河以北的麦子,几乎都要在六月才能收割,在此之前,他是不敢有大动作的。”

中原地区,历来都是产粮大区,赵匡胤肯定会把战略重心放在这里。

目前,张永德临时主持的“汴梁政权”,还控制着河南较大的范围,如洛阳、淮州、孟州等,尤其黄河两岸是重要的小麦种植区,最重要的是,“汴梁政权”的家底厚啊,光是汴梁城中及周边的粮库,就够养兵了。

刘政咨试探地问:“太子殿下是说,赵匡胤短时间内不会南下?”

“至少要到六月份吧,不过,以赵匡胤的谋略,他可能会选择蛰伏更长一段时间。还是那句话,欲取天下,必夺汴梁。”

徐铉一听,更不理解了,问道:“殿下,既然如此,为何不趁着赵匡胤实力不足时,挥师北上,夺回失地!”

淮南十四州,每一个南唐忠臣心中的痛。

李煜怎能不想呢?他安抚一下徐铉,解释道:“即使能够夺下淮南之地,也怕无法守住,蛇打七寸,一击不死,反遭其害。”

南唐反攻的时机还不成熟,包括“国民动员”“物资补给”“后备兵员”诸多问题,最大的阻碍,则源自朝廷内部的,也就是洪州方面。

中主李璟的“战斗意志”有多薄弱,李煜是心知肚明的,自己这个生物老爹在“怂”这一方面,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刘政咨似乎是安慰徐铉,说道:“如今,张永德、李重进、赵匡胤三个后周大将,割据一方,各有优势,他们之间相互提防,也恰恰为太子殿下争取了时间。”

李煜暗中赞许,没错,他要趁着这一段时间,做好万全的准备。

第一个需要准备的,就是拔掉“脚上的钉子”。

“徐卿,你今日来,可是信写好了?”

一经提醒,徐铉这才想起来,今日到太子殿中的正事儿,赶紧从身上拿出一封信。

日前,李煜召见徐铉、李平等人,吩咐下写一封“招降信”,现场写出来,李煜怎么看都不满意,让徐铉回去好好润色,一定要把“拱火”“挑拨离间”的意思写清楚,最好能够让人一读,就能火冒三丈,但同时,又不能祸及自身。

招降对象,就是南汉刘鋹。

南汉是相对于北汉而言的,皇帝都姓刘,很显然是想攀附汉高祖刘邦的血脉关系。

只不过,这个南汉政权,在历史上的名声实在不怎么……正常。

南汉国祚不短,实际掌权皇帝五任,疆域与南楚、南唐、吴越接壤,主要是两广及海南地区。

南汉政权创建者是刘隐,建国之后,完全照搬了盛唐的模式,如三省六部制度,刘隐其人军旅出身,残暴果断,《资治通鉴》上记载“士民百余人谋乱,隐一夕尽诛之”。

不算上南汉追封皇帝,刘隐虽然残暴,但好歹也算是正常人,接下来,他的后继者全都是妥妥的变态。

刘隐死后,其弟刘?继位,这个人的变态之处,就是喜欢无缘无故杀人,具体细节不做描述,总之,他身边每天都在实践“满清十大酷刑”这部电影的升级版。当然,历史上的残暴君主多了去了,刘?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把残杀当成纯粹的日常乐趣,据说看到别人痛苦时,他就流口水。正因为如此,刘?有了一个外号——“蛟蜃”。

刘?死后,其子刘玢继位,正所谓“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