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上门走访,渐渐便表露了自己的意图。与这些研究人员谈及我国情况时他总会在对话中不经意透露些许有利的信息。
大多数科研人员是最近的研究员,由于他们专注于科学研究,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并不精通。有些科研人员最初还不理解王大明的意图。
后来,王大明多次表示要提供更多的物资支持,并提及邻国的情况后,科研人员才渐渐意识到,这是他在试图争取他们加盟。考虑到留在毛熊国,他们也只能饿死,不少科研人员因此动摇了决心。
于是,王大明特地访问了一位他认定最可能投奔的科研人员——毛熊国一名核心的核研究专家。
时下在这个阶段,毛熊国对核武器的研发工作已进入尾声,因此这名核研究专家被相对边缘化。
即便他是一位非常卓越的专家,也没有任何人留意,连他的补助也拖延数月未发放。
他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并有着一家老小的负担,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能仅想着个人的科学事业理想,更需要为全家居安思危。
在收到王大明送去的一批资源后没几天,这位核研究专家主动表态:“我可以前往你们国家,你可以随时派代表前来接待,我准备好马上动身。”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于此提议,王大明还没有展开具体游说,核研究专家自己就表示愿意加入。这让王大明暗自高兴道:“先生,请您相信我们在路上一定照料好您。请您相信,我们的国家必将对您以礼相待。”
头发灰白的专家轻轻摇头说道:“我唯一的要求是,请同时带我的亲眷一同行,我要让他们也能享有好的生活。”
对于这一点,王大明立即应承下来,“这绝对没问题,我会马上做出相应的安排。”
而实际上,核研究专家家中亲人同样面临着食物短缺的问题;其子虽然是位教授,但在校工资早已停发,一家人只能依赖救援粮食及他少得可怜的补贴勉强度日。
他们的体面之处仅在于穿着带有几个破洞的服装。
这样的情形实在让人难以将这些人同拥有高学历和专业能力的知识分子联系在一起。实际上类似处境的人不在少数。当给科学家及其亲人购置了出行工具后,他转向了王大明:
“我可以为您引荐几位合适的人员,贵国接纳各种人才对吧?”
心中感到高兴的王大明,清楚厂长的任务中包含尽可能多地邀请优秀科研成员参与,不论身份背景均为接受范围内。
所以他对专家表示:“只要有能力的人都会受到我们国度热情地接待。”
专家略一思考后,写下了数人的信息交给王大明,还特别叮嘱若是其他的人询问,则报他的姓名。
核研究人员接着说,“这就是我对同事们所能做的最后努力了,希望我的决定不会出错。”
因为核研究者举荐的缘故,使得王大明招募人才变得更加顺畅。
就在苏辰回国后的一周,王大明已经成功地从毛熊国挖来了十几名科研人才。人数不算少,为了尽快完成行动,王大明决定迅速采取措施,安排一位保卫科成员负责护送这批科学家回国。
这其中有好几个科学家是一大家子一同前来的,为此,王大明特意租赁了一整节绿皮火车厢专供他们使用。这群科学工作者怀揣着不安的心情踏上了驶向北京的绿皮火车。当苏辰收到通知的时候,这些科研工作者正好抵达北京站。
面对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苏辰感到异常激动,立刻让司机驱车赶往火车站。
苏辰抵达火车站的时候,只见十几个毛熊人正神色慌张地四处张望,看着这个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城市。他快步走向他们。看到苏辰过来,负责此次任务的保卫科成员连忙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