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年三月十二,崇祯接到了李若琏发来的密信。
王承恩念完密信的内容后,崇祯皱着眉站了起来。
李自成死了,张献忠也死了。
按理说两个内患已除,他应该高兴才对。
可是他不但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反而心中有一丝怜悯。
无论历史上的李自成和张献忠做过什么,在面对满清时都没有妥协投降,而是誓死抵抗。
这是他们的气节!
尤其是张献忠,他在临死前高举民族大旗,交待四位义子投降南明反抗满清。
明朝遗民顾山贞在其史料书籍《客滇述》中记载了张献忠的话:明朝三百年正统,天意必不绝亡。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皇爷...”王承恩看了看手上的信,又观察了一会崇祯的情绪后低声问道:“李指挥使在信中询问如何处置献贼和艾能奇的尸首,另外张献忠的幼子和刘文秀正在押往京师的途中。”
崇祯长舒一口气后说道:“献贼和艾能奇的尸首示众后就地掩埋。献贼幼子犯连坐之罪,刘文秀犯杀人之罪,二人到京后押到镇抚司诏狱,秋后问斩。”
先给他们定好罪名,杀或者不杀等到秋后再说。
王承恩边点头边在信中快速记下。
崇祯说完这句话后忽然想起另外一件事,他伸手翻阅桌子上的公文。
“皇爷找什么?奴婢给您找...”王承恩凑上前来问。
“朕记得昨天三法司送来了曲阜献城一案的结果,怎么找不到了?”
王承恩在堆积如山的龙书案上抽出一个题本摆到崇祯面前:“皇爷是这本吗?”
崇祯翻看题本仔细查看。
崇祯十七年建奴入关劫掠,多尔衮虽然兵败,但是多铎仗着兵力优势从墙子岭叩关而入。
八万大军从北直隶一直南下到山东。
曲阜守军不战而降,衍圣公府亦在此时遭到劫掠。
建奴退兵后曲阜守备何顺,曲阜知县孔弘毅被押解进京问罪。
在经过漫长的审问后,三法司终于定罪:
曲阜守备何顺犯投敌失城之罪,判斩监候。
曲阜知县孔弘毅是何顺的共犯,也是斩监候。
斩监候是指判处犯人死刑但不立即执行,关进监狱等候秋后问斩或皇帝复核。
看着两人的名字,崇祯心情有些纠结。
他巴不得曲阜知县孔弘毅早点死,可又不希望何顺死。
毕竟衍圣公府被劫掠有他一份功劳。
“批红吧,秋后问斩!”崇祯把题本甩给了王承恩。
乱世当道,法治尤为重要。
他身为大明皇帝更不能打破这个原则。
否则地方整个大明的法治体系会十分混乱!
他起身离开大殿思考一会后嘱咐王承恩:“秋后前提醒朕,太子诞子既是朕的喜事,也是大明的喜事,朕到时候要大赦天下。”
“奴婢遵旨。”王承恩掏出小本,用红笔在上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月的最后一天,王承恩小跑着来到崇祯身边低声道:“皇爷,宋应星奉旨进京了,现已到达皇城门外。”
崇祯大喜:“快宣!”
宋应星对崇祯和大明来说可是一位宝藏级人物。
其他的成就暂且不提,仅《天工开物》这本巨着就能碾压整个时代。
《天工开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书籍。
后世外国学者称此书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可见其历史地位之高。
宋应星本人仕途十分坎坷,先是六仕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