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鲜血染官袍(3 / 4)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358 字 1个月前

对抗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二位长官,形成一种动态的决策体系,防止权臣一家独大。

不得不说,如果不考虑皇帝懒政的因素在内的话,这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体系。

脑子里胡思乱想着,方重勇却看到王忠嗣陷入沉默,半天都没说话。

“你回长安,真有把握让我离开东阳府么?”

王忠嗣一脸犹疑,很久才憋出这样一句话来。

不是他没有信心,而是李隆基越来越喜怒无常,王忠嗣现在真的不知道李隆基到底在想什么。

“叔父似乎有心事啊。”

方重勇给王忠嗣倒了一杯红莲春,他自己则是在一旁干看着。

年纪不大就喝酒,对脑神经有着不可逆的损伤。方重勇可不希望自己的神童人设变成酒鬼人设。

“确实是有心事。圣人……其实对边关的情形不是很了解。”

王忠嗣幽幽一叹,这是在把方重勇当心腹在看待了,要不然,类似的话怎么可能说出口来?

他把方重勇当自己人,不是因为对方是方有德的儿子,而是那句“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如今李隆基的边镇之策,真的走得太远太远了,已经要超过国家可以承受的极限。

王忠嗣开始跟方重勇讲一些他在大唐边关的见闻,其中的内容,让方重勇感觉很是诧异。

在李隆基眼里,边关将士应该是立功心切,奋勇杀敌,以国为家,以袍泽为兄弟的;应该是以我大唐天下无敌最高目标,并以此为激励自己的最强信念!

但在王忠嗣眼里,那些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也会害怕,也会懦弱,也会畏惧。

未婚的思念家乡的青梅竹马。

已婚的思念家中的妻子与父母。

能不能痛殴突厥,能不能吊打吐蕃,实际上对于这些士卒们而言很遥远。但与这些势力的斗争,却又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突厥与吐蕃的士兵,正是他们交战的对手!

这就造成了一种错位,战争的胜负有他们的责任与努力,战争的利益却又与他们完全无关。在这样的情绪感染下,边关将士渴望轮换回家,还没值宿的想尽办法逃脱兵役。

李隆基或许想把大唐的旗帜插遍西域的每一个地方,可是唐朝边关的大多数人,却未必如他这么想。

他们的愿望,更加卑微,更加真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方重勇叹了口气,感受到了王忠嗣身上的那种情绪。

“听闻你父平日里对教导伱并不上心,没想到你竟聪慧若此。”

王忠嗣又倒了一杯酒,将其一饮而尽。

“当年在河西,吐蕃赞普大酋在郁标川练兵,我麾下兵将都很畏惧,认为不可力敌,想要返回求援。当时我年轻气盛,并不认为吐蕃有什么好怕的,于是提刀冲入敌阵。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役,斩首数千,缴获羊马数以万计。我凭军功迁任为左威卫将军、代北都督,封清源县男。可是那一战……我的部下死了好多人,好多跟我情同兄弟!

如果不是我立功心切,他们……本可以不用死。”

王忠嗣一拳砸在竹制的桌案上,老瓦盆都被震得侧翻过去,吓得方重勇浑身一个激灵。

不知道是因为喝了酒,还是因为情绪激动,王忠嗣双目赤红的问道:“你会不会认为,我是想拿麾下士卒的命,去染红我身上的官袍,铺就边镇大将的青云路?”

“叔父,您喝醉了,不能再喝了。这种话传到圣人耳中不好。”

方重勇略有些惊慌的劝说道。

刚才那些话,可是在明里暗里的抱怨李隆基,传出去的话,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