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方重勇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出海,此刻他站在大海船的船头,心情很有些兴奋。
与此同时,他也在感慨古人为了探索新世界,当真是勇者无惧。
哪怕现在他们所航行的这条航线,是自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发出来,沿途航行极为安全,甚至有人舢板上路,来往于登州到渤海国之间。
然而此刻坐在海船上,也同样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不是人类可以抗衡的。
摇晃得真踏马厉害。
“方节帅,这条航路是沿着海岸行进,不存在迷路的可能。若是遭遇风暴,也可以靠岸求生。”
刘晏担心方重勇是忧虑路上出事,于是开口安慰他道。
方重勇带着银枪孝节军,行军几十里地,来到位于海河出口的海港,很容易就找到了数量足够的大海船。
事实上,这里是渤海国与大唐贸易往来的一个重要据点,商贸十分繁荣,比一般州府热闹多了,完全不存在“人迹罕至”这种荒唐事。
辽东的皮草、人参、鹿茸、草药等物,大唐的瓷器、笔墨纸砚、工艺品、丝织品等,都是从这里入海出海。周边虽然没有其他县城,但却形成了多个与海贸紧密联系的集镇。
其风土人情与大唐内陆颇有不同。
当然了,交易这些常规物件,还不足以形成一条固定贸易线路。
这里头更是有奴隶贩子在贩卖渤海国的“硬通货”:新罗婢!
相关的利润极大,足以让两边的奴隶贩子,甚至官府层面都参与其中。
方重勇他们到海港后,很轻松就拿着刀子“借到”了十艘大海船,还顺便“解救”了一百多个新罗婢。
为了感谢银枪孝节军的将士们军纪严明秋毫无犯,那些大海商们还自愿献出了很多辽东那边的特产,以表达亲善之意。
其中就包括数百匹好马。
当然了,方重勇哪里能平白无故接受这样的热情客套啊,他连忙命令刘晏给众多海商打了欠条,让他们方便的时候,去长安兵部领钱。
方节帅和银枪孝节军,乃至宣武镇,绝对不做那种拿人东西不给钱的事情,一切由长安天子买单。
“我非担忧回程,而是担忧军需啊。”
迎着咸腥海风的方重勇长叹一声,看到刘晏似乎还不太明白,于是解释道:
“银枪孝节军要扩军到一万人,旗下六州,每个州起码要有五千团结兵。汴州等地本不产兵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才有大型的军工作坊。
这也就罢了,还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
但是马匹的损失就没办法了,刘判官可有破解之法教我?”
方重勇看了刘晏一眼询问道。
“这个还真有办法。”
刘晏微微点头一笑,并不感觉为难。
“有什么办法?”
方重勇疑惑问道。
别看大唐武备充足,那是从前。现在打了这么多仗,又是被抢了这么多次,武器很多都流落民间了。大规模扩军,所需军备很有可能会缺少一部分,然后不够的那些需要自己生产。
所谓军需很繁杂,可不仅仅是领一把横刀,就算是把一个农夫武装成士兵了。光军服里头包含的东西就很复杂,根据作战地域和作战方式的不同,军靴都有几种要准备。
这些东西都需要人去生产,光这些就很烦人了,还不算原料的问题。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些都搞定了,马匹也搞不定。以汴州为核心的宣武镇,周边都没有产马的地方。
将来怎么获取马匹,也是个大问题。
“河北被节帅这么一搅合,定然有不少灾民要渡河南下。接纳他们,兴建军工作坊,以工代赈,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