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传。
毕竟家丑不可外扬,如今已严惩了凶手贾珍,也安抚宽慰了当事人王熙凤,这件事便就此过去。
对此,贾瑾微微皱眉,贾母确有手段,可也仅此而已,也难怪贾家后辈一代不如一代。
在贾母这般治家理念下,后辈子孙犯下再大的过错皆能被容忍,也难怪会宠溺出贾宝玉这般毫无上进心的纨绔来。
……
离了贾母院后,贾瑾先至林黛玉、薛宝钗及三春姐妹处探望。
众人本是重逢之喜,理应欢天喜地,却因贾琏遇刺、贾珍在灵堂中对王熙凤欲行不轨之事,姐妹们脸上皆无甚笑意。
不过,一见贾瑾现身,众人眼眸中不禁闪过一抹亮色。贾瑾逐一与她们叙话,最后与林黛玉低语几句,便出府去了。
贾瑾刚离去,贾探春便来到林黛玉身前,玩笑般问道:“三嫂子,瑾哥哥这是往何处去了?”
林黛玉闻言,脸颊微红,啐了她一口:“你这三丫头,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贾惜春亦随声附和:“林姐姐,你脸红什么,本来就是嘛……”
倒是年岁稍长的贾迎春与薛宝钗只是含笑不语,薛宝钗眼中更是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林黛玉先睨了薛宝钗一眼,才与贾探春、贾惜春嬉闹起来。
一时间,众姐妹间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就连薛宝钗与贾迎春亦被感染,欢声笑语不断,莺莺燕燕,别有一番风情。
嬉闹多时,贾探春方收起笑容,正色问道:“林姐姐,说正经的,瑾哥哥究竟去做何事了?”
林黛玉轻轻掠了掠鬓发,摇头道:“他只说出门办事,晚间便回,具体何事,却未曾与我言明。”
闻此言,众人皆心生好奇,贾瑾究竟所为何事?
薛宝钗心中突然一阵紧张,忆起贾瑾对自己的承诺,不禁猜测贾瑾是否要付诸行动,只是不知他会如何行事?
念及此,薛宝钗下意识望向窗外,杏眸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怔怔出神。
直至贾探春前来与她搭话,她才回过神来,心不在焉地与众姐妹言谈,心思早已飘远。
林黛玉与贾探春皆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细细打量了她一番,却也并未多问。
……
在一家名为‘引雾轩’的茶楼中,贾瑾神色凝重,端坐于雅间靠窗之位,注视着窗外发呆,似在沉思着什么。
这时,有人步入,正是杨敬松,见他身着一身官袍,显然是来不及更换常服,便匆匆赶来见贾瑾。
“杨敬松拜见公子!”来到贾瑾面前,杨敬松恭敬行礼。
贾瑾清晰地感受到杨敬松对自己的态度愈发恭敬,与在江南时骆煜对他的改变如出一辙。
这一细微的变化,让贾瑾明白,定是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故,令杨敬松更加坚定地认定了他。
心念电转间,贾瑾已亲自搀扶起杨敬松:“先生何须如此客气,真是折煞学生了,快请坐!”
言罢,又亲自为杨敬松斟茶:“一年未见,先生可安好?”
杨敬松双手接过茶杯,带着一丝激动回应:“多谢公子挂念,托公子洪福,杨某尚安,倒是公子,一年不见,愈发沉稳,神采更是出众。”
贾瑾微微一笑,摆手与他寒暄起来。
言谈间,贾瑾亦察觉,杨敬松对自己的态度变化甚大,更为谨慎敬重,不似此前那般随意。
这种变化,反而让贾瑾有些不适应,但他亦深知,随着时间推移,旧太子一党愈发笃定要辅佐他复辟,杨敬松对他的态度自会愈发恭敬,直至成为君臣之礼。
不禁心生感慨,不知不觉间,他已从懵懂无知,走到今日被旧太子一党坚定辅佐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