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朝廷与北平燕王府之间,一个微妙的平衡正在悄然形成。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朱棣的父皇,面临着如何稳固皇太孙权力的难题。他深知朱棣的野心和才智,为了维护朝廷的稳定,不得不做出妥协。
朱棣,作为北平燕王,虽然手握重权,但他也清楚自己的地位并不稳固。为了积蓄实力,对抗北方的蒙古残余势力以及东面的高丽,他需要与朝廷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尽管他在北平安插了人手,控制了整个北平地区的政务军事,但在名义上,他仍然听从朝廷的调配。
然而,就在这个微妙的平衡中,蒙古人再次发起了袭扰边境的行动。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新主帅朱棣在继承了徐达主动进攻的战略思想后,果断上奏朱元璋,决定发起新一轮的北伐。 朱棣选择的主攻方向是辽东地区。这一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是明朝北方的门户,也是蒙古人袭扰边境的主要通道。
朱棣深知,要想彻底解决蒙古人的威胁,就必须拿下辽东。 为了确保北伐的成功,朱棣精心策划了战术布局。他调集了精锐的兵力,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同时还招募了大量的民夫作为后勤力量。在他的带领下,明朝的军队将如同一只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朱元璋对于朱棣的北伐计划也表示了支持。他深知朱棣的能力和野心,也明白这次北伐对于巩固明朝北方边境的重要性。因此,他特批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和财政支持,以确保北伐的顺利进行。
“呯”的一声,清脆而响亮,回荡在空旷的靶场上。远处的人形靶子,在子弹的冲击力下,胸前被打出了一个洞,尘土和碎片飞溅。
朱棣放下手中的火枪,眼中闪烁着满意的光芒,他轻轻地摩挲着枪身,感受着那独特的金属质感和微妙的机械结构。 “向林,你看,”他抬头看向身边的北平军工技术总监向林,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这火枪的威力,已经达到了我的要求。虽然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在现有的材料和技术水平下,这已经是我们能做到的极限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
向林微微点头,他的眼神中同样充满了欣赏和敬佩。作为技术总监,他深知研发这款火枪的艰辛,也知道朱棣的期望和要求有多高。此刻看到成果,他的心中同样充满了成就感。 “那么,”朱棣收敛了笑容,变得严肃起来,“目前的生产力如何?在大军出征前,我们可以装备多少支这样的火枪?”
向林眉头微皱,略作沉思。他知道朱棣的问题很关键,关乎即将到来的战争的胜败。 “目前我们的生产能力还在逐步提升中,”他回答道,“但是,如果全力以赴的话,在大军出征前,我们至少可以装备五百支火枪。” 朱棣听后沉默片刻,五百支火枪,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来说,虽然不足以改变战局,但也能给敌人带来不小的威胁。他心中盘算着,五百支火枪,如果运用得当,或许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好,”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就全力以赴,务必在大军出征前,完成五百支火枪的装备。同时增加手持连弩的产量。”
向林点头应诺,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更加忙碌和艰辛。但他也深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任务,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朱棣停下脚步,将手中的火枪郑重地交给了一旁的士兵,目光坚定而深邃。他转身向林,语气中充满了决心与期待:“林,火枪虽强,却非万能。它的制造、使用,都受限于诸多因素。因此,我决定暂时不将其大规模装备。”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停滞不前。相反,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希望你能带领你的团队,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火枪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