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军携带着大胜的威势,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济南。沿途的州县官员们看到燕军如此强大的实力,纷纷选择投降,以免遭受战火之灾。这些地方官们的心态是,无论皇室内部如何争斗,最终掌权的都是朱家人,他们投降哪一方都无所谓。
然而,这种墙头草的行为却引起了朱棣的深深厌恶。他深知,这些地方官们缺乏忠诚和原则,只看重自己的利益和安危,这样的官员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几百年后的大明王朝,正是因为这些地方官的腐败和无能而走向衰败。
但是,朱棣也明白,在当前的大局下,他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对这些官员进行惩处。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他选择了更为策略性的手段来应对这一问题。
他任命北平学院的士子担任各地炎黄社社长以及监察令,这些士子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标准,他们的职责是督导本地政务和监察官员。通过他们的努力,朱棣期望能够改善地方官员的作风和态度,提升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炎黄社社长还承担着发掘人才的重要任务。他们将各地有潜力的人才输送到北平学院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教育,以期这些人才未来能够成为忠诚于朝廷、有能力担当重任的官员。朱棣依靠这些方式迅速扩大势力范围并稳固占领区
在燕军的军营中,一场针对朝廷俘虏士兵的思想教育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燕军将领深知,这些俘虏士兵是宝贵的资源,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就能成为燕军的一份子,为前方的战斗增添力量。
教育的过程中,燕军采取了宽严相济的策略。对于那些想要离开的俘虏士兵,他们不仅不加以阻拦,反而慷慨地发放路费,任由他们自由离开。这种大度的做法让俘虏士兵们感受到了燕军的仁义和诚意。
同时,对于那些愿意加入燕军的俘虏士兵,燕军则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和整合。他们被大撒编入各个部队,与燕军士兵一起训练、生活,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燕军还积极鼓励俘虏士兵进行检举,对于隐瞒身份、心怀不轨者,一经查实就地正法,绝不姑息。
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燕军始终强调纪律和规矩的重要性。对于那些有违法乱纪行为的士兵,无论他们是燕军原有士兵还是新加入的俘虏士兵,都坚决予以惩处。这种公正严明的做法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也使得燕军的军纪更加严明。
就这样,在燕军的军营里,一场场深入人心的思想教育课正在进行着。这些课程不仅让俘虏士兵们认识到了燕军的强大和正义,也让他们找到了新的归属感和奋斗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俘虏士兵选择加入燕军,燕王的前方军队如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着。
在济南的布政使府,徐辉祖、耿炳文、盛庸、平安等将领聚集一堂,面色凝重地商议着如何应对城外燕军的猛烈攻势。
徐辉祖眉头紧锁,沉声说道:“朱棣此次来势汹汹,携大胜之威,兵锋直指济南。其麾下将士士气高昂,战斗力极强,我们想要主动出击,恐怕胜算不大。”
耿炳文点了点头,附和道:“确实如此,朱棣用兵如神,我们若贸然出击,只怕会正中其下怀。而且,我们的兵力也不占优势,主动进攻的风险实在太大。”
盛庸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可是,我们也不能一直这样被动挨打吧?济南乃军事重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平安沉思片刻,缓缓开口:“依我看,我们目前最好的策略就是坚守不出。济南城墙高大坚固,粮草储备充足,只要我们能够顶住燕军的攻势,等到他们士气衰退、粮草不济之时,我们再伺机反击,定能一举破敌。”
徐辉祖摇摇头说:“坚守也不是办法,燕军有火炮等武器,大同比之济南更为坚固,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