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朕要你在刑部不仅仅是一个尚书,更是一个改革者。”朱棣的目光如炬,直视着朱高煦。
朱高煦恭敬地低下头,回答道:“父皇,儿子定不负重托,竭尽全力在刑部推行改革。”
朱棣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朕要你建立的那支半军事化队伍,不仅仅是用来破案和处理械斗,更是要让他们成为大明的稳定之锚,确保百姓安居乐业。朕要他们既有军人的纪律和战斗力,又有文官的细腻和公正。”
朱高煦思索片刻,答道:“父皇,儿子明白您的意思。我会严格选拔人员,确保他们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我也会加强他们的训练,让他们既能够迅速破案,又能够应对突发情况。关于这些人员的核心,我会从以往带的军士里面选拔一部分”
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很好。朕相信你的能力。记住,这支队伍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的问题,更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你要用心去做,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朱高煦郑重地回答道:“是,父皇。儿子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高煦,朕要你在刑部推行的治安队伍组建,若是成功,那将是震古烁今的伟业,堪称华夏史上第一次,其意义不亚于组建一支新军。”朱棣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对朱高煦说道。
朱高煦一听,心中激动不已,连忙附和道:“父皇英明,此事若能成功,必将成为我大明的一大亮点,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
朱棣微微点头,似乎对朱高煦的回答颇为满意。他话锋一转,不经意地问道:“那么,待你功成之时,朕该如何封赏你呢?”
朱高煦一听封赏二字,心中不由得一动。但他随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必须小心应对。
他努力平复心中的激动,恭敬地回答道:“父皇,儿臣不求封赏,只求能为大明江山尽忠职守,守护百姓安宁。”
朱棣笑了笑,似乎对朱高煦的回答并不完全满意。他话锋一转,又问出了一个更为尖锐的问题:“高煦,你大哥已被立为太子,你和你三弟尚未封王。对于此事,你心中可有想法?”
朱高煦一听这个问题,顿时冷汗直冒。他深知这是一个送命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父皇的不满。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回答道:“父皇,儿臣心中并无任何想法。儿臣深知太子之位乃国家大事,父皇自有明断。至于封王之事,更是父皇恩赐,儿臣不敢有丝毫非分之想。”
朱棣看着朱高煦紧张的神情,心中不由得暗笑。他故意加重了语气,又问道:“那你对太祖高皇帝的封藩制度怎么看呢?你是否有意成为一个像朕一样的藩王呢?”
这个问题让朱高煦更加紧张了。
他赶紧跪下,诚惶诚恐地回答道:“皇祖父的封藩制度乃是大明立国之本,儿臣岂敢妄加评判。至于成为藩王之事,更是儿臣不敢奢望的。儿臣能够参与朝政,担任尚书一职,已经是父皇对儿臣的极大恩赐了。儿臣定当恪尽职守,不负父皇所望。”
朱棣看着跪在地上的朱高煦,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
他扶起朱高煦,温和地说道:“高煦,你无需如此紧张。朕只是想要听听你的想法而已。你能够如此谦逊谨慎,朕很欣慰。只要你继续为大明江山尽忠职守,朕自然不会亏待你的。”
朱高煦听了朱棣的话,心中一阵激动。他知道自己这次算是过了这一关,但他也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自己必须继续努力,才能赢得父皇的信任和重用。
“高煦,朕曾听闻,向西而去,不知几千里之遥,有一广袤大洲,其地物产丰富,土地肥沃,适宜耕种,且地域之辽阔,不逊于中原。
待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