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自己的情况。
张辽原是武帝时义商聂壹之后,因舍财助汉军,汉庭明赏其义举,被匈奴人视为眼针肉刺,几经刺杀而死里逃生,遂改名换姓迁居河东。然而仍不改初心,留祖训于后世子孙:永不背汉,如果朝廷相召,绝不推辞。
张辽自记事起,就勤练武功,熟读兵法,希望有朝一日为国效力。不过此时东汉朝堂昏暗,并州官吏大都欺上瞒下、碌碌无为,面对胡人的步步蚕食,也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张辽屡次想从军征战沙场都得不到赏识,只好与同样立志杀胡的吕布组织义军抗胡,然而却因得不到并州官吏的支持,始终无法形成大的气候。
正当二人苦恼于报国无门之时,恰逢刺史丁原赴并,上任伊始就大力整动军备,招募乡勇,并几次派军抵抗胡族于雁门关外。看到希望的张辽,立即跟随吕布投于丁原帐下,很得丁原的赏识,还认了吕布为义子,并将刚刚成立的并州骑军,交给张辽负责训练。
听完张辽的讲述之后,王博又长叹一声,不死心地提出疑问:“文远既得丁刺史器重,却为何屈居小小牙门将?”
张辽微微一笑:“丁使君虽贵为一州之首,然按大汉吏律,其并无军备实职,故……”。
“呵呵呵…原来如此!实乃博无知矣!吾原以为文远于丁刺史麾下不得重用也……哈哈哈…!罢罢罢!吾与文远机缘如此,造化弄人,博着相矣!哈哈……”,无奈的王博只好以大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王将军说笑矣!辽何德何能受此抬爱?将军之雄才伟略,辽亦甚敬之!吾今后既驻守雁门,将军但有所需,辽定当尽力为之!”张辽也略感惭愧地说道。
“无妨!此事无损兄弟之情!来来来,今日吾与文远一醉方休矣!哈哈哈……”。看开的王博也恢复洒脱的样子,拉张辽继续把酒言欢起来。
对于张辽的返并,王博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失落。自己满心欢喜、满怀期待却换来了这样的结果,张辽一来就委以骑军统领的要职,每每大战都以他担任主攻将领的重任,平日礼贤下士、称兄道弟,作为一军的最高首领,可以说是极尽恭谦之事,连平日里大大咧咧,凡事毫不计较的许褚,都常常显露醋意。
难道真的是丁原对他有知遇之恩?难道真的是祖训难为?这恐怕只是表面的托词而已!要不然历史上吕布背叛丁原,将其斩杀时,张辽却毫无表示,就死心塌地的跟着吕布投靠董卓。直到吕布被曹操所杀,招降张辽时,他也并没有一丝觉得不妥,反而在曹操麾下大放异彩,创造了数百破数万的逍遥津神话。
到底是为什么呢?刘备收关羽、张飞的时候,就凭几滴眼泪;纳赵云时就同床睡了一觉;拜诸葛亮更简单,给了一张带哭相的厚脸皮,就让他鞠躬尽瘁,简直不要太简单了。而王博对于张辽要权给权、要面给面,做足了功课,最后却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王博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得甩开脑袋中的疑问,转而思考起如何敲诈丁原来:爷不能白吃这个亏!汉军就骑扣下了,再向你讨要点张辽的培养费吧!你倒打的好算盘,想让张辽来兴汉军学艺,替你培养并州狼骑军,然后再要回去?这次得让你大出血!
想到此,王博就以同众兄弟辞别为由,命令不情不愿的杨凤、廖化等人,轮流不停地找借口宴请张辽,拖延张辽返并的时间。又私下安排牛飞虎,对数百汉骑军进行思想教育,争取连人带装备一起留下。
和兴汉众将相处数月的张辽,不好意思严词拒绝,明知道王博的心思,也没有点破,反而对王博的盛情,更觉得有愧意。这样的时日,一直持续到并州再次来人才结束。
看了王博回信的丁原,这次没有小气,对王博的死皮赖脸的索要,也算是尽心尽力,毕竟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两百副崭新的铁鳞甲;两百口寒光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