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阿婆能相信自个儿,别太防备。
果不其然,沈阿婆一听,忙不迭地冲着赵小熙打躬作揖:“真是了不得,你这样的厉害人物,怎么到了我这老婆子的屋来了?真是了不得。”
“我只是个小人物,阿婆说笑了。”赵小熙下意识的摇头拒绝,老大不好意思:“这次来找阿婆,就是奔着阿婆的手艺来的。”
对于一个手艺人来说,没什么话比这句话更好听的了。加上阿婆这些年生意不好,做出来的帽子十有八九都卖不出去,这会儿被赵小熙这样的大掌柜看重,心里也不知道有多高兴,激动地手脚发颤。
“当真?”
“自然是真的,就怕到时候太累,阿婆身子受不住。”赵小熙看沈阿婆干瘦的身子,表示深深的同情。
平常必定没什么人照料,身子骨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看屋里那么些闲置的帽子,这位老人家平常的花费应该也是十分节俭的。一旦营养跟不上,身体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可是在希望牌做工,都是忙忙碌碌,少有清闲的时候。工钱给的固然很多,但是老人家应该不太重视这个。赵小熙想了一会儿,接着说道:“阿婆,你要是愿意到希望牌教手艺人做帽子的话,一天的工钱是两钱银子,一天只要讲一个时辰就成了,您看咋样?”
我滴个乖乖隆哩隆,两钱银子?沈阿婆听得是目瞪口呆,惊得说不出话来。
怪不得人人都说在希望牌做工就跟掉进了金窝银窝里了一样呢!且不说掌柜的人好,光是这工钱,就够让手底下的人死心塌地了。
不过沈阿婆是个实在人,也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重,听赵小熙出这么些银子,心里觉着承受不住,就摆摆手:“给我这么些银子做什么?一天只做一个时辰的工,哪里值得那么些银子哩?”
“您是老手艺人,只要说说该怎么做,我们就该付银子。有句话咋说的来着?哦,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从您这里学了手艺,日后就能赚更多的银子了。”赵小熙深深地觉着自个儿这是掉进钱眼里去了,怕被她看到了,尴尬的解释着:“真是对不住,我是个生意人,是个大俗人,说的也是俗话。”
见赵小熙如此直爽,沈阿婆乐呵呵地笑了笑,点点头:“赵小娘子赏识我,是窝老婆子的福气,哪有什么可挑拣的?说句老实话,老婆子啥能耐没有,就怕辜负了你们大老远跑了这一趟。”
“怎么会。”赵小熙还是很相信顾向庭的,那爷们那么挑剔,都说沈阿婆做的帽子好,那么铁定是错不了的。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有点小谦虚,赵小熙自以为很懂。
她之前找的那五个会做帽子的手艺人,这会儿都成衣铺子的别苑里头住着。因为都是姑娘家,所以相处起来也都挺方便。请来了沈阿婆,赵小熙就忙不迭地请她住进了别苑主屋。
老人家一现身便被众星拱月般的围在中间,姑娘们叽叽喳喳说个不休。她们手里都拿着剪刀和各种各样的布料,对着沈阿婆一通问。
仿佛得了阿婆的一两句提点,就能摇身一变成了做帽子的大神一样。说起来这些人在京城都做过那么几顶很热销的帽子,但是这种东西,更新换代比较快,流行了一阵子的款式很快就会被淘汰。以至于这些个人现如今都养不了家糊不了口,日子艰难。
听说赵小熙要开个帽子店,正要招帽子工,她们才一个个一溜烟地来了。
自然了,来的人一共有十来个,最终赵小熙只留了这五个颇有天资的。后来又看了几顶她们做的帽子,觉着在做工上有些欠缺,这才把沈阿婆给请了来。
虽说阿婆年纪大了,但是看着大家伙儿这么热情的模样,心里也猜得七七八八。还是赵小熙人好,为大家伙儿办的都是些实事,开个帽子店,自负盈亏,但是管住了这些个人的生计问题,就很了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