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双谐终入局(1 / 5)

盖世双谐 三天两觉 4814 字 5个月前

立冬,阴雨绵绵。

但济宁城中,却是一派热烈欢庆的气氛。

因为昨日那鲁王府的小王爷下了一道命令:撤去火莲教“圣教”之名分,即日解散,教中所敛财物尽数充公,并将于近日内发还给济宁当地的百姓们。

这昭示一贴出来,老百姓什么反应,那可想而知啊。

或许一天前他们还对那火莲大仙以及为其撑腰的朱爀恨之入骨,但这一天过后,朱爀在他们心里就算不是“青天再世,爱民如子”,也是“知错能改,亡羊补牢”了。

那官府都不用做任何的舆论引导,老百姓们自己就得出个结论——真要有错,也都是那火莲大仙的错,小王爷过去几年一定是被这奸人蒙蔽了。

当然,这样的反应,也都在那魏公公的意料之中。

这老太监活到了这把年纪,对于很多事,尤其是人性,看得已很透了,他很清楚:百姓,是最难伺候的,却也是最好应付的。

那个年头的人,对“皇权天授”这一套还比较相信,所以他们对那些皇亲国戚、也就是所谓“血统高贵”的人,往往带着些盲目的崇拜和敬畏。

哪怕他们受了天大的委屈,只要有位皇族愿意给他们道个歉、做个姿态、给点补偿……他们很可能就会觉得自己受的委屈“值了”,他们会无条件地接受对方给出的任何借口和辩解,乃至对方根本没找借口,他们也会自行脑补。

那思路大体就是:“皇家的人都给我这庶民低头认错了?我还不依不饶?那我还是人吗?”

看到这儿或许有人会说了,这贱不贱呐?

以咱们现代人的三观来看,是挺贱的,但在古代封建社会,这就是普遍现象。

再者说了,咱们当今这个世界就不是这样了吗?

在这个消费主义横行,连人都被极端物化了的时代,笑贫不笑娼的风气难道不是变得更加露骨了吗?一个人可以只因长得好看或者生而富有就得到大量的拥趸,这样的风气和老老年间那套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崇拜金钱的人取笑崇拜皇权的人?崇拜脸孔的人看不起崇拜血统的人?

一照镜子一反思,贱人竟是我自己啊。

扯远了……咱还是说回那魏公公。

虽然火莲大仙和其手下的四名堂主死不见尸,但魏公公和赵总旗知道这几个货已死就行,他们的某个“计划”也因此提前启动了。

寒衣节当日,从闻玉摘的笛声中缓过来的火莲教徒们,一看孙亦谐和姜暮蝉已经跑没影儿了,干脆……也就不追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去总坛“支(抢)援(救)教(财)主(物)”比追捕那几个逃走的家伙要重要得多。

于是,这乌泱泱几百名火莲教喽啰只是稍一商量,就全都往火莲教总坛的方向涌了过去,那集市口法台上的火都没扑灭呢,他们也不管,拍拍屁股就跑了。

没办法,只能是现场的老百姓们来收拾他们留下的烂摊子,纷纷回家拿东西来救火。

片刻后,火莲教的教众们便尽数回到了总坛之中,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情况不对:留在总坛那儿的弟兄告诉他们,总坛这儿什么事都没发生,教主和堂主们也没有回来过。

而就在这帮“群龙无首”的火莲教徒们感到困惑之际,赵总旗已然带着大队人马杀到,把这地儿给围了……

之后的事,自是好办。

您别看这火莲教有近千人之众,但在正规军面前,他们屁都不是……没有了尸烆子这妖道的庇护,只需出动一个卫所的锦衣卫,再带点儿当地的官兵,凑个一两百人,便足以将这千八百名教徒全部拿下,敢反抗者格杀勿论。

当夜,在得到了赵总旗从火莲教总坛中收集到的一些证据后,魏公公便来到了朱爀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