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坛的大地震毫无预兆地就爆发了,帕默斯顿忽然主动辞职卸任外交大臣一职,转而担任不管大臣。这个调整来得如此突然,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首当其冲的就是英国外交部,顿时乱作一团。
比如说罗伯特.科洪,当他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因为帕默斯顿就是他背后最大的靠山,没有了帕默斯顿的支持,他的那些激进政策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啊!
还不光是政策上的影响,更关键的是科洪没有了帕默斯顿这个靠山,很多以前合情合理的小动作就有被找后账的可能。
获知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科洪就坐不住了,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离开布加勒斯特,他恐怕会坐第一班船返回伦敦找帕默斯顿问个清楚。
脱不开身的他只能写了一封长信给帕默斯顿,希望这位老上司能给他吃颗定心丸。
只不过这封信刚刚寄出去没两天,帕默斯顿的信就到了,请注意不是回信,而是帕默斯顿对科洪的最后忠告。
在这封信中,帕默斯顿将被迫辞职的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并很坦然地告诉科洪他的处境很危险,罗素很可能会在近期将他拿下,弄不好不光是丢官还要吃官司!
顿时科洪是心乱如麻。他还真不知道自己在瓦拉几亚的捞钱行为在伦敦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都迫使自己的老上司不得不辞职脱身。如果早知道这些钱如此烫手,他说什么也不会这么贪婪了。
只不过此时后悔也已经晚了,按照帕默斯顿的说法,接下来只要伦敦民众的视线从他的案子上稍稍转移开来,罗素就会对他下手了。
什么,你问为什么不马上动手?
不合适啊,如果马上收拾科洪,那岂不是等于罗素主动承认了《泰晤士报》所言非虚,那将重创他的威信。到时候万一议会跟着起哄,要求真的去追查科洪的案子,那怎么搞?
这不等于是自曝其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所以罗素只能在风头过去之后再收拾科洪,甚至都不会用弊案这个借口,恐怕会找一个其他的由头给科洪调离,让后扔到苏格兰或者威尔士亦或者爱尔兰去坐一辈子冷板凳。
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是科洪想要的,也不是帕默斯顿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就赶紧去信提醒科洪,必须早做打算,否则真的就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
科洪顿时愁眉不展,因为帕默斯顿给他的建议也是以退为进,如果他不赶紧从瓦拉几亚抽身,那么一旦等风声渐小,罗素绝对会举起四百斤重的斧子给他剁得粉碎。
不想粉身碎骨的话,就是乘着风声还没过去,找个借口调离瓦拉几亚甚至是调离外交部,先远离这个是非圈再说。
帕默斯顿就建议他称病,先调回国内,然后他再帮着在其他部门找个能说得过去的职位,然后再一起东山再起!
讲真,这封信是看得科洪百感交集,他原本是想乘着欧洲革命爆发在瓦拉几亚大干一场的,不说封侯拜相封妻荫子,至少也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谁想到就因为一点屁大的小事,别说更进一步了,差点就要面临牢狱之灾。一想到这儿,科洪就对爆料的《泰晤士报》恨之入骨,他发誓今后别让他再东山再起,否则一定要好好地收拾这家破报纸。
当然,科洪也是有其他的疑惑的,他就不明白自己在千里之外瓦拉几亚做的那点儿不能见光的事儿怎么就被《泰晤士报》知晓了,从这家报纸刊登的信息来看,所有的爆料都是有凭有据,招招都打在他的七寸上。
“谁泄的密?”
科洪立刻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秘密曝光了,可这种高度机密所知者甚少,基本上只有自己的心腹或者最亲近的人才知道,难道自己身边有叛徒?
这个结论他其实是不太相信的,因为他身边的人都是跟着他一步步走过来的,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