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来吧!”
话虽如此说,周氏再看陈母,陈铁匠时,脸色却随和不少。
显然这一举动,入了她的眼。
出了百味楼,打过招呼后,两家人便分开。
今天宋家来的,除了周氏,孙氏,宋惠英,还有作为兄长的宋诚忠。
待走到分叉路口,宋诚忠的脚步一停,开口道,“娘,学子报那边还有点儿事,我就先不回去了。”
“今儿个有几位书生,约了我送文章,我去看看。”
“去吧,正事儿要紧!”
周氏一挥手,打发了宋诚忠。
因为宋家在县里边有宅子,周氏,孙氏,宋惠英这几日,也都留在县城,没打算返回宋家村。
所以一时之间,她们也不着急回家,而是慢悠悠的顺着街道旁一边走,一边聊。
聊的自然是今天对陈家,对陈铁匠的印象。
“惠英,你觉得陈铁匠这人咋样?”周氏问道。
“还行吧!”
宋惠英把挡在身前的树杈拿手往外拂了拂,有些心不在焉,显得兴致缺缺。
却又强打起精神道,“人看着还算老实憨厚。”
就是这长相……太粗犷,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宋惠英偷瞄了周氏两眼,把话往回咽了咽。
“这年头,就得找个老实本分的!”周氏听了,反而点头。
“我看这陈铁匠,人丑是丑了点,可老话说得好,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那长相过得去就行,主要的是人知冷知热。”
“像那……”周氏想说郑旭东,可一想人都没了,提了也无用。
便改口道,“像那些嘴上抹了蜜似的,就会拿嘴玩人,不能正经过日子,啥啥拿不起来,要他有啥用。”
“我看这陈铁匠,人就不错,陈家也实诚。”
“就说今天咱们这顿饭,那菜可不少,少说也得七八两银子。”
“这要搁那普通人家,能顶上一年的花销。”
周氏这话没夸大,百味楼是榆林县最大,最好,也是最贵的酒楼。
平平常常来这里吃顿饭,少说也得二三两。
今日他们人多,按照周氏初步的估算,七八两打不住。
而一户五口之家维持温饱,一年的花销,五两足矣。
“娘!”听了周氏的话,宋惠英却摇了摇头。
“有一句话不是说,付出越多,所求必越大吗?”
“您刚才跟陈铁匠聊天儿的时候也问了,他铁匠铺子一个月的收入,也不过是五六两银子。”
“可一顿饭,却愿花七八两之多,如此这般,不是正有所图吗?”
“图不图的,也要看人家愿不愿意给你花!”周氏板起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