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比较适宜。
毕竟制度管理更为规范,然而具体到何乾,目前这种“信任放权”模式,反而最适合。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也传来了消息。
和英国政府的谈判,并没有出乎赵子明的意料,由伦敦交易所出面,三家聚集到一起,共同协商解决办法。
说是三家,其实也就是数字集团和英国政府代表在谈,空头基金没有任何发言余地,只有被动接受不接受,甚至更进一步,连拒绝的权力都没有。
最终三方确定,由数字集团主动释出10的股票,让空头平仓离场,以使ar的股票交易恢复正常。
当然,平仓是平仓,股价还是得按1125英镑的行情价算。
与数字集团发起收购邀约之前,不到120英镑的价格相比,几乎翻了十倍。
面对埃里克的无理要求:“按照上周五的价格,也就是180(英镑/每股)计算”。
许天瑞表现出了强硬态度,直接回怼:“给机会让你们平仓就不错了,出点儿血吧,各位!”
现场很多年过五十的老基金经理,是流着眼泪敲单回补,认赔离场的。这是他们一生遭遇的最大的失败,甚至是灭顶之灾。
很多对冲基金在这一笔交易之后,就倾家荡产,直接关门,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历史多次证明,投机没有好下场。
作为专业基金,对于风险的评估和这样的道理,应当足够专业和清晰的判断,然而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不管是谁,在投机的路上永远不会停歇。
在数字集团释放了ar10股份的当天,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公布调查结果,数字集团并购ar的行为,没有违规之处。
因为此次“多空对决”造成了多名基金经理自杀,多家公司倒闭,市场动荡不安,影响之巨大,远超一国界限。
更不要说,自杀的维斯特公爵,和皇室关系良好,不能不给人一个结论。
多重原因交杂,自然会推动监管当局的介入、调查。
然而,身正不怕影子斜,尽管利用了伦敦交易所的规则,数字集团在整个过程并没有违规之处,完全依法依规,找不到任何可以拿捏的把柄。
这个时候,就显出了梁俊超的贡献来,如果选择最初的“股权掉期”,保不准会出什么幺蛾子,众目睽睽之下,很容易激发同仇敌忾。
稍后事态的发展,一如赵、沈两人之前预料的那样,“阴谋”之说甚嚣尘上,更有人指责数字集团不务正业,纯粹在靠玩金融赚钱(一举赚取上百亿美金,大约是ar超四分之一的市值)。
对此,公司的发言人许天瑞淡定地回呛到:“我还没听说有哪家对冲基金也研究人工智能的。”
言下之意就是:你们是真正的对冲基金,在自家的老本行——金融上,却玩儿不过我们一个外行的,还有什么脸,胡说八道呢。
赵子明也是第一次知道许天瑞这么风趣、辛辣。
这话真是太损了!简直就是骂人不带脏字。
不管敌人怎么狂吠或者嫉妒,丝毫改变不了大局。
虽然事后的余波还在不断荡漾,但股市上的故事却告一段落。
许天瑞除了带回上述谈判条件之外,还转述了英国政府提出的私下协议。
保留ar组织架构,包括位于英国剑桥的总部,它现存的高级管理团队,品牌及以合作关系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并在未来5年将ar在英国的雇佣人数,由目前的仅4000人扩大一倍至8000人。
如果数字集团承诺这一系列条件,可以换来监管机构的放任,对于此次并购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子明稍加考虑就同意了,虽然它觉得(40008000)人的雇佣成本太高,不过比起即将到来的收获来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