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蓉,听说你昨天被袭击了?真的假的?”
“荣蓉,你没受伤吧?诶对了,当时大摆锤倒下来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感觉?你害怕了没有?”
“荣蓉,那个跟着你一起来教师的女生是谁?是你们家给你请的保镖吗?”
到了学校之后,荣蓉的同学简直就跟新闻记者一样,追着荣蓉一直问个不停。有关昨天的袭击,有关荣教授的秘密,有关安小语的事情,总之这些人对什么都好奇,就是不好奇他们会不会受到波及。
安小语不由得摇了摇头,海地的气氛确实和帝都不一样。
帝都的学生,或者说帝国绝大多数地方的学生,都已经经历了这场动乱,知道帝国已经不再是绝对的安全。所以在面对危险的时候也能够拥有敏锐的嗅觉,第一时间找到保障自己安全的办法。
这件事情如果是发生在帝都,那么荣蓉到了教室之后,面对的就会是一群虽然表现得很平常,但是却和她疏远开来的同学。这并不是对于对方的侮辱,而是他们都知道,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而在海地,这些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好奇。
就像帝国某个社会学家所说的一样:“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并非是这件事情对自己的影响。而是由自己的主观印象对听说的事情进行相应的补充和修饰,变成自己最感兴趣的那样,而且每次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爽点。
人们在脑补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并非是恶性的揣测,而是一种类似自发保护性的疏远。正如他们将事情想象成自己所感兴趣的一样,在脑补的同时,他们首先就给它加上了一定的距离感,因为这个距离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所有的猜测、好奇、疑惑、愤怒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都是为了掩盖这种怯懦的距离感而存在,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情绪当中产生的最原始的思想基调,就像是条件反射一般。
这种反射来源于人类原始的情感,从本质当中本就难以抹除。就如同见到了火焰的野兽,第一个反应便是远离,不管这种远离是否能够真的躲过火焰的温度,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的保障。
所以当人们将距离感加入到事件的脑补当中之后,很容易地就获得了自我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利害参半的,一方面可以让人们避免了惶惶不可终日的担忧,另一方面又让他们失去了一定的防范意识。
当然,经过训练之后,人们可以规避这样的本能操纵。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正是他们生存的依仗。
当人们开始接触一件惨剧的时候,不管是道听途说,或者官方新闻,或者是网络盛传的消息,总之只要没有亲身感受过其影响力,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首先就是将这些事情归于一种类似传说的性质。
只要不是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没有亲眼见过,从文字或者语言获得的消息,都会在这种本能的修饰之下,变成基本与其无关的传说、传闻,从脑补的角度上来说,甚至是带着虚假成分的。
于是他们便心安理得,便可以心情平静地保持住人类应该有的尊严和高高在上的态度,象征着他们依然是这个世界的掌控者。
灾难降临的概率是很小的,这些人或许一辈子都不会遭遇这样的灾难,或许就算是在一个城市,一条街道,一栋大楼里面,他们都会被这样的本能成功保护,逃过一劫。
但是当真正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后悔呢?已经死去的人,也就没有了调查的可能。”
而在安小语这样经历过很多事情,有过相关训练的人眼中,这些人毫无疑问是可悲的。他们的问题显得那么幼稚,让安小语觉得,原来网上说了几千年的一代不如一代,原来是确有其事的,不过只是有些片面罢了。
更幼稚的还是荣蓉这个大小姐,在听到了他们的问话之后,她好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