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纲吧,你和你相识?”
“我可没这名望。”李儒一边说一边看手中的信,看完一遍,想了想,又看了一遍,连声赞道:“好书法,好文章,不愧是当年名闻京师的名士。用典贴切,直指人心,难怪连你贾文和都心动了。”
贾诩拿过信,又读了一遍,沉吟片刻。“先生心动吗?”
“因人设计,这封信是专门针对你贾文和的,我虽然喜欢,却没有你这般心动,只有有些同感而已。”李儒拈起一颗棋子,在手心里摩挲着很久,棋子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李儒干涩的嗓子。李儒慢吞吞地说道:“听说蔡邕在南阳著史?”
“是的,蒋干亲口承认的。”
“孙策是为了收买人心,还是早有预谋?”
“说不好,不过孙策志向很大,他对朝局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有些想法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先生,我学识浅薄,不知其学问来历。你如果有机会和蒋干见见面,也许能搞清孙策的师承。”
“他有什么师承。”李儒冷笑一声:“我虽然听得不多,但是就你言及的那些想法,在我知道的各家学说中都找不到。这个人……应该是悟性奇高,自学成才。”
“有这样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生而知之。”李儒将棋子放回棋盒。“文和,我想去一趟南阳。听说南阳有个本草堂,有很多名学医坐堂,也许能治好我的伤。”
“这当然好。先生不如做我们的使者……”
“不,我要悄悄地去。只有如此,才能看到真相。”李儒迟疑了片刻,又道:“我鸩杀弘农王,罪孽深重,臭名昭著,无颜见天下人,特别是去南阳,还是悄悄地去好。”
贾诩没有再说什么,眼中却多了几分忧色。虽然孙策愿意与他结盟,对他多有同情之意,但他很清楚,不管怎么说,董卓及西凉人的确做了不少恶,孙策就算友好,最多不给他们添加罪名,能不能为他们有所避讳,现在还不好说。从孙策去年全歼两万西凉兵来看,他对西凉人也没什么好感。结盟只是暂时的形势所迫,能维持到什么时候,又能维持到什么地步,他心里一点把握也没有。
让李儒去南阳看一看也好。他不是凉州人,但是他和凉州人联系太深,已经无法自清了。